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一提到熬夜,我们的第一反应几乎都是熬夜会伤害身体健康、会变笨、会思维能力下降、会反应迟钝。但有人则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聪明的人普遍喜欢晚睡熬夜。并且该观点具有详实的理论依据。
年,英国伦敦经济与外贸学院(LondonSchoolofeconomicsandPolitics)曾以名中学生为对象,研究智商与作息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成年初期工作日在23:41左右休息的人,智商通常在75左右;而智商超过的人,通常都在00:30以后才会入睡。且这一差距在周末比工作日体现得更为明显。
无独有偶,悉尼心理学家罗伯茨跟美国空*研究机构的基罗纳联合进行了一项研究。
他们招募了名刚训练6周的新兵,通过对新兵昼夜节律得分、记忆力、敏捷性的测量研究,发现早起早睡新兵的比晚睡的新兵在记忆力和敏捷性上相对更弱。但这一结论由于样本的特殊性能否广泛适用,有待更深一步的研究。
UniversityofMadrid也曾做过一项研究。研究发现喜欢晚睡的人通常有更好的推理能力,以及很强的观察力、分析能力,且普遍从事高技术行业,收入名望相对优越。
这些研究极大的挑战了既定概念,也让我们更加疑惑:究竟是智商决定了作息模式,还是作息模式影响了智商?
年,金泽哲把自己的智力假设应用到昼夜节律方面,尝试对为什么聪明的人更喜欢夜生活做解释。
金泽哲认为,在远古时代人们最普遍的生活模式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为白天的环境更适合人类劳作,而劳作通常情况下比较机械化,难以产生更高层次的成果。
但夜晚的环境更适合思考,促进人类进化。而聪明的人对环境极其敏感,所以他们更喜欢在夜间活动。
因为高智商人群通常从事在室内封闭环境中进行的创意与管理工作,夜晚的环境更有利于他们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聪明人喜欢熬夜很可能是受其本身机体的运行模式,以及其工作属性的影响。
也就是说先天机能,或者说智商的确会影响作息模式。为了论证这一结论,我们查找了大量资料,并找到了加拿大UniversityofAlberta针对“晚起晚睡”与“早起早睡”者的身体机能进行的一项对照实验。
实验结果发现:
早睡早起的人身体力量在中午13:00最强,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早晨9点是他们大脑皮层最兴奋的时间点,且远远高于晚睡的人,但这一优势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夜晚呈最低值。
总体来说“早睡早起”类型的人,身体肌肉力量和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一天中的变化较小,比较平衡。
而“晚睡晚起”类型的人这两项的数值在一天中的变化却很剧烈。“晚睡晚起”型的人肌肉力量在早晨9点最弱,但随着时间推移,到晚上17:00左右其数值会明显上升远高于早上,夜晚21:00左右达到一天中的最强值。
这也意味着“晚睡晚起”类型的人在夜晚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最强的驱动力。
著名苹果技术工程师布鲁斯·霍恩说曾提起,他发现程序员们喜欢在半夜灵感喷发的时候对程序作出巨大的修改。
当然也是此时间段做修改,即便出现问题,也能在次日正式开始工作时修正自己的错误,而不影响第二天的正常工作。
这些研究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但并没有涵盖全部的问题,高智商人的内部机能以及工作属性会影响作息模式,但这并不能说明早起早睡的人就一定智商低,或者晚睡晚起的人就一定智商高。作息和智商之间存在变量关系,但它们并不是绝对的决定关系。
如果你始终维持着早起早起的作息习惯,也大可不必因为看到了上述结论而改变自己健康作息的习惯。
睡眠类型会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你所需要做的是根据自己的感受调整到让自己最舒服的作息即可,不必强行追求统一。
需要慎重提醒的一点是,不论任何睡眠类型的人,长期缺乏睡眠都会对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所以与其烦恼早起早睡,还是晚起晚睡,不如把精力放在睡眠时间上,不管是哪种睡眠类型,都需要保证睡眠时间的充足。
所以,不论工作多忙,都要好好睡觉。
-TheEnd-作者
汤米编辑
不下雨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Bruk,A.,Scholl,S.G.,Bless,H.().Beautifulmesseffect:Self–otherdifferencesinevaluationofshowingvulnerability.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