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焦虑症,不想上班。
一想到上班就整夜失眠或者做噩梦。睡眠质量极差,上班期间容易发火,情绪控制能力很差。
感情上的事情,只要有人问就烦,就想逃离。
想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逃避,不想面对。但是自己又最是讨厌遇到事情逃避的人,觉得自己不应该有这些情绪,但是控制不住。
对于自身职业和感情问题,以及人际上难以避免的交际,你感受到了焦虑,同时强烈的焦虑引发了你的一个应付方式:逃避。
当我们遇到应激事件时,焦虑的情绪会产生,并促使着我们去想办法应对;当然焦虑太多,人就会陷入无力中。
就像我的不少学生来访者,因为一次成绩下滑而焦虑,逐渐产生对自我的怀疑,导致不断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是差劲的、失败的。
也因此面对困难产生畏惧和无力,只能通过逃避应对这份焦虑。
这里我想说,焦虑本身不是问题,造成你现在的无力是因为焦虑过多,但你现在可以觉察到自己的无力和逃避,并向我求助,已经是踏出了改变的一步。
在这里我想给你一些小方法:通过阅读、听舒缓减压的音乐来减轻心理压力。告诉自己:我焦虑,正是我想做得更好而产生的。
另外,面对ta人对自身感情的询问,如果你感到压力或有抵触心理,可以不必勉强自己,先保持沉默。
当然,如果感到情绪无法控制,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或咨询师的帮助。
我常常在后台收到许多关于工作焦虑、学习焦虑的留言,今天也借着这个机会,来跟大家展开聊聊为什么我们常有这种感觉,以及该如何应对:
焦虑的罪魁祸首
01/人际关系
人的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具体来说,职场中会因为身边同事或领导对工作的一些建议,产生是不是我不够好的想法。这种想法会强化我们对工作能力的不认可,内心产生否定的声音。
再比如,孩子在校园中,会因为小事产生冲突却不被大人理解。久而久之,会形成对人际关系的恐惧,对校园、社会环境的抵触。
当你觉得别人总对自己有“负面评价”的时候,便会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对自己缜密的观察上。
通过自己的猜想来判断自己在别人面前呈现的样子,猜想别人怎么想自己的。
所以,这种恐惧促使你一旦进入职场或校园环境中,就十分焦虑想逃离。
02/理想化(完美主义)
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总希望事事顺利。
但现实上,在处理工作和学习过程中,难免有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煎熬。
凡事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稍稍有些不顺利和延迟,就出现不安感,其实是我们的理想化思维在作祟。
计划当天完成的工作,因为网络问题非常烦躁,导致拖延到不得已加班;考试前需要准备的资料,因为疫情迟迟审核未通过而忧心仲仲,结果忘了提交重要文件。
合理的理想化可以给我们带来正向、积极的力量,促使我们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但过度的理想化思维会极大影响我们的情绪,在焦躁情绪下反而会容易把事情“搞砸”。
我们要明白,做事的过程中磕磕绊绊很正常,意识到:发生的事情已经发生,是不可逆的,而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处理好手头的工作,留给自己充裕的补救时间。
03/成就感丧失
工作上的千篇一律、办公室人际关系的一言难尽,这些都会使我们对工作感到消极倦怠。
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会消磨我们的创造力,渐渐地我们取得成就感的能力下降,陷入自我怀疑。
人们的最高层次需求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成就感恰恰就是自我实现的一种体现,所以成就感是每个人想要追求更高层面需求的需要。
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人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就:有房有车,结婚生子,月入过万,却还是内心非常空虚。
成就感是精神上的一种向往,是多少物质都换取不来的。
试着用闲暇时间培养一个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是画画、阅读、运动,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无论成功与否,多去体验过程。
应对焦虑3步曲
01/接受
情绪没有好坏,每一种情绪都是合理的。所以我们也不用觉得自己“不应该有这些情绪”。
其实,情绪只是一个信号灯,就好像火警的警报器响了,那一定是哪里起火了。你要做的是去找火源,而不是让警报器安静。
比如,同事在做整理表格的工作时得心应手,你对软件的操作并不比同事好。但并不代表你在其它方面比别人差,你可能有着更好的客户沟通技巧。
这个时候你的焦虑是在告诉你:自己在这方面有所劣势,可以去补足它。
每个人都会有焦虑情绪,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看见并接受它。
接受自己的焦虑,承认我现在就是在焦虑,接纳自己的情绪体验。
避免因为情绪而过度苛责自己,多包容自己,减少因为焦虑而看低、贬低自己。
接受情绪,也是一个缓慢接受自己的过程。
02/找出“原因”
我们可以借助纸笔等工具,写下所有让你焦虑的人和事。如:工作内容不感兴趣、人际关系让人疲软、老板性格太过强势等。
罗列完之后,将之分类成“外部原因”和“自身原因”。并认真思考:这些因素能不能被自己化解到可接受范围,区分出“可抗因素”和“不可抗因素”两个象限。
自身原因:对目前的工作岗位没兴趣,是否可以改变现状?
外部原因:同事摆烂工作,自己接手了太多超岗工作?
如果问题的本质是工作及工作环境本身,并且具有不可抗力,那么就要考虑换工作或者跟领导聊聊。看看是否有机会通过调岗、升职等情况,去改变?
如果问题出在自己,比如自身的抗压能力或心态,那需要的就是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是自我调整。
03/工作中增添生活感
当然,改变的方法并非只有辞职或调岗。
工作让自己充满焦虑和疲惫感时,不如试试在工作中增添生活感。
比如:
每天穿着精心搭配的服装去上班,在办公室种植绿植,装饰可爱的毛线玩偶;
适当的时候休息十分钟,让自己喝喝茶,找同事聊聊天;
下班路上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观察落日和街道,放松一下疲惫的身体。
相信这些生活感,能让你瞬间拥有一种被治愈的心情,帮助你在疲惫的“打工生活”中逐渐找回对工作的热情。
焦虑困扰非常常见,对此我想说:
我们要做的不是摆脱焦虑,而是改变和焦虑的关系。
你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帮助,通过咨询尝试更多看见自己内心的需求、顾虑、恐惧。
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会一直陪伴你。
鼓励你从自己能做到的开始,一件件来,缓慢而坚定地前进。
(注:资料、图片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仅作科普,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