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睡眠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缓由胡某宇之
TUhjnbcbe - 2023/12/20 22:31:00

年2月2日,江西省、市、县联合工作专班在上饶市铅山县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胡某宇事件调查情况。

年10月14日,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致远中学高一学生胡某宇失踪。事件发生后,组织有关部门和各方力量,持续开展调查搜寻工作。年1月28日,胡某宇尸体被发现。在国内权威刑事技术专家现场指导下,省、市、县公安机关联合工作专班通过开展调查访问、现场勘查、尸体检验、物证检验鉴定等工作,认定胡某宇系自缢死亡,尸体发现地系原始第一现场。

一、个案情况

经心理专家访谈、分析,结合胡某宇失踪前行为,认为胡某宇性格内向温和、孤独,在意他人看法,少与人做深入的思想情感沟通,情感支持缺失,缺少情绪宣泄渠道,常有避世想法,具有随时随地在书本上记录自己情绪、想法的习惯。

年9月到致远中学就读后,因学习成绩不佳造成心理落差,加之人际关系、青春期冲动带来的压力,造成了胡某宇失踪前心理状态失衡,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醒后难以再入睡等睡眠问题。发现他在书本上写有很多诸如“终于知道失眠人的痛苦了,晚上不知想些啥,啥乱七八糟的都有”等类似内容。

存在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困难等认知功能障碍,多门课程测试成绩靠后甚至垫底,书本中写到“开了一节课的飞机”,多次考试结束后向同学说“想去听,就是注意力集中不起来,自己爱发呆,思想飘走了”,10月14日整日都没有抬头听课,甚至书都没有打开。

进食出现异常,食欲减退,饭量减少。存在内疚自责、痛苦、无力无助无望感、无意义感等情绪问题,经常躺在床上发呆,多次在书本、笔记本上写下了负面情绪的文字内容,如“吐了,新环境真的难适应,我这内向的性格真烦,也不能全怪性格吧,毕竟自己就是这么一个人,可以通过写东西来缓解一下这份心情”,在社交软件中发布“我试着销声匿迹,原来我真的无人问津”,多次与同学说“人活着有什么意义”“我是否存在,已经没有意义了”“我们压力大,活着没意思,是不是约着去跳楼”。

致远中学副校长胡冬旺回忆,事发后在寻找胡鑫宇的过程中,班主任发现胡鑫宇的物理课本最后一页,写着一句话:“如果我不活了,将会变得怎么样?”

年9月27日,胡某宇曾与母亲三次通话,共43分54秒,其母反映胡哭诉不想读书、想回家。10月1日凌晨,其母亲、哥哥专程从福州赶回予以安抚,10月4日二人离家返回福州。10月5日,胡某宇又与母亲通话三次,共39分47秒,其母亲未透露通话内容。10月10日至13日,胡某宇曾7次独自到宿舍楼三楼阳台,观望睢园及校外树林山岗方向。10月14日,胡某宇在食堂晚餐后,携带录音笔两次登上五楼阳台,有明显轻生意图。

种种迹象表明,胡某宇已有心理问题,医院精神科曲副主任说,“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有三个,一是情绪的低落,二是兴趣的减退,三是体力精力的下降;附加症状是通常会在抑郁症患者身上出现的情况,如自我评价低、对未来无望、自责自罪、食欲异常、睡眠障碍等。我们诊断抑郁症的一个基本底线是有两条核心症状和两条附加症状,而如果是三条核心症状加上附加症状,那就是重度抑郁的表现了。”

二、问题透视

胡某宇事件如果能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一个鲜活的生命,可能不会失去!

每一个学生自杀事件的背后,都意味着一个鲜活生命的消失,都意味一个家庭的支离破碎,都意味着父母亲人的悲痛欲绝。每一件事情都让人万分痛心。虽然,每件事件都有其发生的特殊原因,我们可将其归为偶然事件。但是,多起事件在短时间内密集发生,这就说明事件的背后,包含有相同的原因,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学生自杀事件的导火索,在媒体报道中,通常是家长对孩子的训斥。学生在校学习不自律,上课听讲不积极,课后作业不认真,反倒是打游戏、玩手机全身心投入,不亦乐乎,影响学习成绩,导致不能如期毕业,或被勒令退学。家长、老师看不惯孩子这种行为,忍不住就要唠叨、生气、批评,但孩子不服气,最后导致矛盾激化,悲剧产生。

人们对学生跳楼自杀的原因,通常归结于两个方面。一是家长、家庭、学校教育能力不足,沟通水平有限,经常批评训斥学生,使学生的不良情绪长期压抑;二是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经受不起挫折,一有点委屈,就爱走极端。如果从这两个方面来寻找解决之道,无非也就是:一是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能力水平,提高与孩子沟通能力,少批评打骂孩子;二是教师提高学生教育水平,运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与学生沟通,做好学生心理教育,引导学生接受挫折教育,提高心理抗压能力。然而,这样做的效果并不理想,一些看似活泼阳光的学生,其心理也时常有自杀的念头闪过。在我看来,这两方面的原因,都是从拥有话语权的成人角度来解读。事件发生之后,我们所能了解到的真相,往往来自家长和老师,从他们的口中听到对自杀学生只言片语的了解,然后将事情的责任,简单地推给了家长和学生。

只是,这样简单地得出结论,存在很大的漏洞,这里隐含着一个幸存者偏差。其实,我们对死亡学生的真实情况并不了解。如果我们能够知道死亡学生的内在心理,全面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或许我们有更深刻全面的认识。只是逝者已去,他们内心活动已无法确定,我们只能从他们生前的只言片语中去寻找真相。自杀学生存留的遗书,或许是解开这一迷题的钥匙。

从胡某宇录音笔这些遗言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他们的两种心理状况,一个是他们对自己的现状很不满意;另一个是他们对自己未来失去希望。现实给了他们很大的压力,但他们更多的是对自己能力不足的无奈,他们变不成那个让家长,让老师,让周围人都满意的自己。他们努力过,拼搏过,抗争过,但都是以失败告终,这让他们对未来失去了牺牲。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是一个无用的,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活着就是一种耻辱,活着太难了。

三、策略探析

当前,青少年自杀问题不应当只认为是个人行为,应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是教育和支持系统缺失的问题。每年全球有近名青少年结束自己的生命,相当于每11分钟,就有1名青少年死于自杀。值得注意的是4.6万,涵盖的是“自杀身亡”的青少年。而曾有过“自杀企图”的孩子,则可能是这个数字的20倍之多。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这座被我们忽视已久的冰山,不能再这样继续沉默了!

(一)提升青少年学生的自我价值感

自杀的青少学生是自我价值感丧失的极端例子,而更多的是他们自我价值感低下的心理状况。提高青少年学生价值感,让他们觉得自己活的有价值,有意义,是一个对父母、对学校、对老师、对社会有帮助的人,非常重要。

1、价值体现多元化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带有自己的天赋。家长应当从孩子的学习焦虑中解脱出来,不能把学习成绩当成孩子的唯一价值,而要善于发现孩子各方面的才能。当孩子在其他方面,比如体育、才艺,甚至做饭,干活,养宠物等方面表现出色时,应当给予鼓励和认可,而不是打击和嘲讽。这样,即使孩子在学习方面价值感低,也会通过其他方面的高价值予以弥补,不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

2、肯定性鼓励,提升其价值感

许多家长眼中只有优秀的成绩,其他成绩都不认可。只要孩子没有达到自己心目中的成绩,就会批评训斥孩子。但是孩子的能力有限,一次性很能将成绩提到理想的分数,这会导致孩子压力过大,丧失信心。如果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让孩子去实现一个个小目标,相对就会比较容易。积少成多,随着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大目标也会实现,自我价值感就会得到极大提升。

3、给孩子足够的独立成长空间

许多家长对孩子过度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缓由胡某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