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睡眠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真以为婴儿太小听不懂到了这一月龄,就不能
TUhjnbcbe - 2024/3/8 17:25:00

约5周的婴儿,已经开始对亲近的父母的声音与面孔有了明显反应。

执笔:胡蝶

编辑:胡蝶

定稿:欧阳比文

父母们作为孩子的养育者,看着小小的娃娃常常会感慨,这得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尤其是连走路都没学会的小婴儿,爸妈总是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懂。

正因如此,父母在孩子面前就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有些父母吵架、争执,丝毫不会顾及一旁躺着的小婴儿,然而你有没有想过,宝宝真的什么都听不懂吗?

爸妈一吵架宝宝就哭,真以为他太小听不懂?

生了孩子以后,小奕感觉脾气好像不受控制一样,变得越来越暴躁,稍微有点小事就“沾火就着”。

两口子过日子哪有“舌头碰不着牙”的?有时候脾气上来了,俩人当着孩子的面就杠上了。

宝宝才8个月,小奕本以为这么小的孩子能听懂啥?结果小奕发现,每当她和老公吵架,宝宝就不合时宜地哭起来,小奕一开始还以为是凑巧。

结果她和老公放低了声音,宝宝还是能听出他俩激烈的语气,看着宝宝不安地大哭,小奕也很愧疚,和老公商量以后要是再吵架,一定要避开孩子。

宝宝四个月后,就不宜当着孩子的面争吵

BBC一部名为《宝宝的异想世界》中以多个3~6个月的婴儿为样本,进行了著名的“冻脸实验”。

妈妈先与宝宝进行愉快的互动,接着突然回头,转过来时换上严肃冷峻,不发一言的表情。

研究人员发现,原本处于放松状态中的婴儿会呈现尴尬、紧张、恐惧的状态,约2分钟后他们几乎都会濒临大哭或已经大哭。

2~3个月的婴儿开始主动与父母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到第四个月时,他们对大人的情绪已经形成敏锐的感知能力。

语气、语调、音高、表情都是他们判断父母情绪的方式。因此,宝宝四个月后就不宜当着孩子的面争吵。

宝宝经常目睹父母吵架,容易对其造成哪些不良影响?

1.影响睡眠

心理研究表明:6—12个月的婴儿,即使在睡着时,也会对父母的争吵语调有所反应。

幼儿虽然理解不了父母的争吵内容,但突然拔高的语调、怒目而视的表情,会给宝宝留下深重的心理阴影,甚至走马灯般地出现在睡梦里。

这样的孩子表现为浅眠、多梦、入睡困难、容易惊醒,严重干扰宝宝睡眠质量。

2.影响情绪调控能力

研究表明,家庭内高频率的剧烈争吵,会对孩子形成长期的、慢性的创伤,影响孩子情绪调控能力,导致孩子变得更脆弱。

经常目睹父母吵架的孩子,哪怕是处于幼年状态,也会不自觉地受到影响,自身情绪调节能力变差,不会正确表达需求,而是以焦躁、大喊大叫、扔东西来表达。

3.影响语言能力

父母激烈的语气会使宝宝失去对父母的依赖感、安全感,影响大脑中控制语言能力的分区。许多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中,孩子出现说话较晚、吐字音节不完整甚至口吃的现象。

延伸阅读:有宝宝后父母该如何正确处理矛盾?

1.通过社交软件争论

把幼小的宝宝独自留在屋里,走到另一个独处的地方通常不太现实,不想吵到孩子又想解决争端的父母,可以尝试在社交软件上表达不满。

这样讨论条理清晰,又没有语气影响,是不错的沟通方式。

2.提出建设性建议

因为男女思维方式不同,因此有时候难免越说越乱,当一方表达不满时除了发泄情绪,更应该提出自己希望怎样做,针对解决方式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3.先说前提再说意见

孩子慢慢长大,爸妈不可能一直避开他们解决争吵。孩子们惧怕争吵,是害怕父母关系恶化,这个家会“解散”。因此在争吵时不妨带一点前提条件。

“我知道你上班很辛苦,但我真的很希望你别乱扔袜子”,以这种方式来开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争吵也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家庭。

糖果妈妈叮嘱:孩子的理解力不是突然就形成,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因此有了孩子之后,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努力给孩子积极的影响。

我是糖果妈妈,一个学习成长型宝妈,专注孕产和育儿,想要轻松养娃别忘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真以为婴儿太小听不懂到了这一月龄,就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