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觉突然大哭?爸爸妈妈们的心都要揪起来了吧?宝宝太小,还不会说话,哭是他表达自己的一种独特方式,那新手爸妈知道各种哭声都代表什么意思吗?下面小编就宝宝“婴”语哭声做了全面的大解析,能读懂宝宝的哭,才是合格的好爸妈哦。
健康性啼哭
健康的哭声是抑扬顿挫,不刺耳,声音响亮,节奏感强,没有眼泪流出的。不影响饮食、睡眠及玩耍,每次哭的时间较短。
如果宝宝是这么哭的,那这就表示妈妈,我很健康。
这时候新手爸妈们可以轻轻的抚摸他,或朝他微笑,或者把他的两只小手放在腹部轻轻摇两下,宝宝就会停止啼哭。
饥饿性啼哭
饥饿性的哭声带有乞求,声音由小变大,很有节奏,不急不缓。当妈妈用手指触碰宝宝面颊时,宝宝会立即转过头来,并有吸吮动作,若把手拿开,不喂哺,宝宝会哭得更厉害,
如果宝宝这么哭,那就表示,妈妈我饿了,我要吃奶
这时候,新手爸妈就得赶紧喂奶了,一旦喂奶,哭声就戛然而止。宝宝吃饱后不再哭,还会露出笑容呢。
过饱性啼哭
过饱性哭闹多发生在喂哺后,哭声尖锐,两腿屈曲乱蹬,溢奶或吐奶。若把宝宝腹部贴着妈妈胸部抱起来,哭声会加剧,甚至呕吐。
如果宝宝这样哭,那就表明,哎呀,宝宝肚子好撑哦。
这个时候,新手爸妈其实不必哄,哭可加快消化,但千万要注意溢奶。
口渴性啼哭
口渴性的啼哭,一般表现是表情不耐烦,嘴唇干燥,时常伸出舌头舔嘴唇。
如果宝宝出现以上表现,则表示,妈妈我口渴了,给我点水喝。
这时候,新手爸妈可以适当的给宝宝喂水,这样啼哭声就会停止。
意向性啼哭
啼哭时,宝宝头部左右不停地扭动,左顾右盼,带有颤音。妈妈来到宝宝跟前,哭声就会停止,宝宝盯着妈妈,很着急的样子,有哼哼的声音,小嘴唇翘起。
如果宝宝是这么哭的,则表示,妈妈,我要抱抱。
这时候,新手爸妈可以抱抱他,但不必一哭就抱起来,否则久而久之会养成依赖。
尿湿性啼哭
尿湿性哭声强度较轻,无泪,大多在睡醒或吃奶后啼哭。哭的同时,两脚乱蹬。
如果宝宝出现这种情况,则表示,妈妈我尿湿了,不舒服哦。
这时候,新手爸妈赶紧给宝宝换上干净的尿布或纸尿裤,宝宝就不哭了。
寒冷性啼哭
寒冷性哭声低沉,有节奏,哭时肢体稍动,小手发凉,嘴唇发紫。
如果宝宝出现这样的表现,怎表明:妈妈我穿的太薄了,我好冷啊。
这时候,新手爸妈就务必为宝宝加衣被,或把宝宝放到暖和的地方。
燥热性啼哭
燥热性啼哭,声音很大,不安,四肢舞动,颈部多汗。
如果宝宝这么哭,那就表明,妈妈你给我穿盖太多了,好热。
这时候,新手爸妈就要为宝宝减少衣被,移至凉爽的地方了。
困倦性啼哭
困倦性哭闹的啼哭声呈阵发性,一声声不耐烦地哭叫,这就是人们常称的“闹觉哭声比较尖锐。
如果宝宝出现的这样的啼哭声,那就表明,宝宝困了,而且好困,但又睡不着。
这时候新手爸妈就得注意了,宝宝闹觉,大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室内人太多,声音嘈杂,空气污浊,过热。让宝宝在安静的房间躺下来,他很快就会停止啼哭,安然入睡。
疼痛性啼哭
疼痛性的哭声一般比较尖锐、大声,比较好识别。
如果宝宝出现了这样的啼哭声,那可能是扎到宝宝了。
这时候的新手妈妈要及时检查宝宝的被褥、衣服中有无异物,皮肤有无被蚊虫咬伤。
害怕性啼哭
害怕性哭声突然发作,刺耳,伴有间断性的叫声。
如果宝宝出现以上的哭声,说明,宝宝现在很害怕、恐惧。
这时候的新手爸妈就要注意了,害怕性啼哭多由于恐惧黑暗、独处、小动物、打针吃药或突如其来的声音等。准爸妈们,要多细心体贴的照顾宝宝,消除宝宝的恐惧心理。
便前啼哭
便前啼哭是因为宝宝感觉腹部不适,哭声低,两腿乱蹬,很不舒服的状态。
如果宝宝出现以上的状态,那就表明,宝宝要拉便便了。
这时候,新手爸妈就要及时为宝宝把便了。
伤感性啼哭
伤感性哭声持续不断,有眼泪,如没有及时给宝宝洗澡、换衣服,被褥不平整时,宝宝就会伤感地哭。
如果宝宝是这样哭,那就表明宝宝很不舒服了。
这时候新手爸妈们就要常给宝宝洗澡,勤换衣被,保证宝宝处于舒适的环境中。
吸吮性啼哭
吸吮性啼哭多发生在喂水或喂奶3~5分钟后,哭声突然、阵发,往往是因为奶水过凉或过热,奶嘴孔太小而吸不出奶、水,或奶嘴孔太大致使奶、水太冲而呛着等。
如果宝宝这个时候出现啼哭,则表明宝宝吃着不舒服,或者可能着急了。
这时候新手爸妈就要检查原因,解决宝宝吃奶、喂水的障碍。
除了以上几种原因,还有以下几种生理原因。比如:
01大脑神经发育不成熟
人的睡眠分为深度睡眠和浅度睡眠,夜间约3-4小时交替一次。婴幼儿同样,当深睡眠与浅睡眠交替无法调整时,这个期间就会有哭闹或惊醒。尤其神经系统兴奋性较高的宝宝,生理成熟度往往晚些,容易出现睡眠不安的情况。
当宝宝无法自我调整深浅睡眠交替时,尤其是在四、五个月时,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大脑皮层活跃,会出现比小时候睡眠还要差、醒的次数还要多的情况。
02入睡前玩得太兴奋
为宝宝制定一个作息并按照此作息安排,准时睡觉。在宝宝入睡前0.5——1小时,应让宝宝安静下来,睡前不要玩得太兴奋,更不要过分逗弄宝宝。免得宝宝因过于兴奋、紧张而难以入睡。要给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室温适宜、光线较暗。
03缺乏某种微量元素
血钙降低会引起大脑及植物性神经兴奋性增设导致宝宝晚上睡不安稳,因此,建议就医查一下微量元素,看是否缺乏,缺乏哪种?另外也要坚持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D。
04积食、上火,等
积食、消化不良,上火太饱等都会导致睡眠不安。建议喂粥、面等固体食物应在临睡前至少两三小时喂,一般宝宝睡前喂一点奶就可以了。
另外很多妈妈看到宝宝晚上哭醒会以为孩子饿了,然后就给孩子喂奶,其实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这样做反而会造成宝宝有晚上睡醒了要吃奶的习惯。
05分离焦虑
在宝宝9-18个月时会出现分离焦虑的状况,不愿和父母分开,怕见生人,在陌生环境中自我保护意识强、对外界警醒(表现在晚上醒得多,睡得轻)等。这时只要轻拍宝宝,让他感受到你的存在,及时给予安全感宝宝就能很快再次入睡。
具体解决办法
01抚摸或者轻拍安抚孩子
但安抚宝宝的时候注意不要亮灯,也不应逗孩子玩、抱起来或摇晃他,安抚时间不要太长,在宝宝睡着之前离开,让宝宝自己睡着。
如果宝宝完全醒了,可以把他抱起来轻轻摇一摇,在他昏昏欲睡而又没有完全睡着的时候,把他放在小床上;如果他又醒来,再重复这样的动作,二三次之后,他可能就会睡着了。实在不行再采取喂奶或喝水,可使宝宝重新入睡。如果宝宝仍然不停哭闹,且越哭越甚,家长就要考虑宝宝是否饿了,尿了,有没有发烧等病症。
02白天抽时候陪宝宝好好的玩一会
父母每天都可以固定一个时间陪宝宝玩耍,具体的内容可以是抚触按摩,也可以是亲子游戏,例如陪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让宝宝意识到即便看不到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也一直在他的周围。
03经常带宝宝外出兜圈晒太阳
没事就带宝宝外出玩耍,不仅能多晒太阳,补充钙质,还能让宝宝从家里的常态环境里跳出来,多接触陌生人,从而尽快度过分离焦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