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有爱的宝妈佳人们,大家好!
很多宝妈对于孩子的睡眠,都会特别的紧张,害怕孩子睡眠时间不够,身体不能很好的发育;孩子早上起不来的时候,又担忧孩子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如果孩子睡眠不足,可能会产生这样一些后果:比如学校表现差,主要是注意力和忘记力的问题;好动,行为障碍;情感异常;体育运动不佳,反应慢等等。
一、我们先来了解孩子每个年龄段的睡眠发展规律
0-3个月
睡眠时间:
每天需要睡10.5-18小时,一般1-3小时就可能醒一次。新生儿可能在一天任何时候睡着或者醒来。
他们的睡眠还没有形成规律,当他们饿了、需要照顾的时候就会醒来。
他们有时能够睡几小时,有时只能睡几十分钟。
在睡眠期间,他们也并非完全安静,胳膊和腿可能会抽动,微笑,吮吸手指,发出声音,动来动去。
每个孩子困倦的表现也有差异。
有些会烦躁不安,哭泣,揉眼睛,或者用特别的姿势表达自己的困意。
睡眠建议:
观察孩子的睡眠规律,并且鉴别孩子哪些行为代表他们可能困了。
当孩子表现出困意的时候,可以把他们放进婴儿床。
让孩子躺着睡,给他们盖上柔软的被单。
4-11个月
每晚需要睡9-12个小时,白天需要1-4次小睡,总共30分钟-2小时。
到1岁的时候,他们白天小睡的时间会渐渐减少。
很多孩子6个月左右会形成睡眠规律,晚上睡着后不会再醒来吃东西。
大概到9个月左右,70-80%的孩子可以安睡一整晚。
当孩子带着困意躺上床的时候,他们很可能已经能够通过自我安抚独立入睡了。
但习惯了父母哄睡的孩子,仍然会吵闹着要父母陪伴才能入睡。
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安全感充足的孩子,在这个阶段睡眠问题会比较少。
帮助孩子发展出睡眠规律,白天和晚上固定时间睡觉。
保证孩子睡眠环境安静,光线昏暗甚至完全黑暗。
1-2岁
每天需要11-14小时的睡眠。
当孩子到18个月大时,他们白天可能只需要一次小睡,时间1-3小时。
不少孩子会在这个年龄阶段出现一些睡眠问题,比如不愿意睡觉,半夜醒来。
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会开始害怕夜晚独处,也可能常常做噩梦。
这个阶段也有很多因素会打扰孩子的睡眠,比如
①分离焦虑;
②孩子快速发展的想象力(如果你看过《怪物公司》这部电影,就会知道孩子在这个阶段会开始幻想床下或者衣柜有让他们恐惧的东西);
③噩梦,
④怕黑等。
如果父母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有睡眠问题,一定要搞清楚到底是什么让他睡不好——
恐惧?噩梦?怕黑?怕和父母分开?
多给孩子安慰与陪伴,减少焦虑。
孩子睡觉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安抚物品,比如绒毛玩具,毛毯等等。
3-5岁
每天需要11-13小时的睡眠。
有些孩子5岁之后就不需要白天小睡了。
但这并不严格,有些人白天小睡的习惯可能持续终身。
由于想象力的发展,学龄前儿童对夜晚的恐惧可能会加剧。
如果白天生活中的事件会让他们感到焦虑,晚上就可能做噩梦。
梦游和梦靥常常在这个阶段出现。
白天小睡的时间应该离晚上睡觉的时间比较远。
如果父母想安抚睡前的孩子,可以开始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或者和他们聊聊白天的事情,降低他们的睡眠焦虑。
二、孩子有规律的睡眠与分床之间的关系
不要小看给孩子分床睡觉这个问题,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独自睡觉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发育都有很大的帮助。
给孩子分床睡觉是一个所有父母都逃不开的话题。培养孩子独立睡觉这件事很重要,而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在孩子几岁时让他们自己睡觉却成了很多父母面临的一道难题。在孩子几岁时让他们独自睡觉最合适?一般来说,父母可以从孩子3岁后慢慢尝试跟孩子分开睡,到5岁前完成这一过程比较合适。孩子分床睡,可以给孩子一个不受打扰的睡眠环境,剔除了父母和孩子睡眠时间不一致给睡眠规律带来的影响。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从小独立的孩子往往责任意识强烈,品格更健全,也能给自己足够的安全感。
三、培养孩子独立睡觉,对成长有五大帮助
1、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分床睡,会使大人和孩子都有更大的空间,孩子不会因为父母的翻身或其它动作而惊醒,睡眠时间和质量都更有保障,宝宝和妈妈都能睡得更好。
2、有利于孩子独立自主意识的发展
孩子在1岁半左右自我意识开始萌发,让孩子拥有自己的床、枕头和被子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我”的存在,认识到自己有独立的“位置”,这是儿童自我界限成长的根基。
3、有利于发展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是后天通过父母、周围环境等所获得的。当父母成功帮孩子度过分床分房睡觉的时期,孩子就会逐渐体验到成长的快乐,这种快乐是构建孩子自信、自尊和自主的重要因素。只有自尊、自信和独立自主的孩子才具有对这个世界真正的安全感。
4、建立正确的两性认知
幼儿到了3岁左右已经有了最初的性别意识,能够分清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了。如果长时间和父母同睡,有可能滋生恋母或恋父情结,甚至形成性识别障碍。
5、有利于促进孩子生存能力的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生存本能,孩子即使睡着也会掌控自己的冷暖,这是一个生物的生存本能。所以,夜里孩子感觉太热,他会踢开被子,当他感觉到冷的时候,他自然就会将被子拉回身体。让孩子独立睡觉能够让孩子保持这样的基本生存能力。
四、让孩子分床睡的小技巧
1、自然过渡
对于平时习惯跟妈妈同床睡的孩子,如果突然让他们自己一个人睡,容易使他们产生恐惧和不安,刚开始可以通过分床不分房的方法,让孩子慢慢适应。
2、孩子分房时,父母不要锁房门
如果条件允许,爸妈睡觉时可以打开门,让孩子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以便随时观察孩子的情况。即使不能这样做,爸妈睡觉时也不要反锁房门,以便孩子半夜害怕能随时进来。
3、床上放孩子熟悉的玩具和被褥
让孩子一下子单独睡觉,可能会使他们感到陌生和不安,爸爸妈妈可以精心布置一下孩子的床,将孩子平时玩的玩具布置在房间内,铺上孩子平时用的被褥,有熟悉小物的陪伴可以消除孤独感,更利于孩子安心入睡。
4、睡前在孩子房间陪伴入睡,讲故事
妈妈睡觉前,最好在孩子房间陪伴,给孩子讲讲故事、玩玩小游戏、说说悄悄话,让孩子感觉即使分房了,妈妈还是疼爱自己,更利于孩子接受跟妈妈分开睡的事实。
5、固定睡觉时间
规定孩子上床睡觉的时间,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入睡前记得尿尿,避免孩子半夜醒来增加恐惧感。睡觉前让孩子保持平和的情绪,能够睡得更好。
6、做个小约定
对于分房睡,妈妈可以提前与孩子做个约定,比如孩子生病、难过的时候,可以回来跟妈妈一起睡,平时都要遵守这个规定,没有特殊情况不能犯规。
7、赞美和鼓励
当宝宝成功独自睡觉后,在第二天早晨要给宝宝一些鼓励,让他们感到一个人睡觉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五、如何达到合理的睡眠时间?
1、设置时间表,有利于形成睡眠习惯,时间到了,比如晚上9点是上床时间,不要求孩子立马睡着,但是这个时间是必须回到自己的房间睡觉的时间,在他睡不着的时候,他可以选择在床上看看书,玩个玩具都可以,但是一定不可以再次跑出来玩。
2、建立规律的睡前行为,例如刷牙、洗脸、读一小段书等等,这就象一个行为按钮,当做了这些事情后,让孩子产生这是睡眠前奏的心理暗示。
3、提前关电视,至少在睡觉前1小时关电视;调暗灯光,包括电脑光源等;
4、避免太晚吃饭,但也不要饿着肚子上床睡觉;不要咖啡因或糖果,提前几小时不要进食可能干扰睡眠的食物。
5、睡前3小时内不要剧烈运动,睡前不要让孩子太过于兴奋,也不要总是打骂孩子让孩子马上睡觉,参考上面的第一点。
6、不要逼迫孩子下午“补觉”;
7、非常重要:无论前一天晚上几点睡觉,每天都需要按同一时间起床,前后相差不要超过1小时;
最后,虽然让孩子独立睡觉对他们独立意识的培养和品格的塑造都有很大帮助,但是每个孩子的心理年龄和依恋父母的程度都不一样,因此给孩子分床分房睡并不能确立一个固定的时间点,做到不强迫、顺其自然最好。
我们可以强迫一个人醒来,但是不能强迫一个人睡着,所以,在孩子的睡眠规律养成中,一定要耐心,不要逼迫孩子马上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