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睡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曾国藩为什么让我们戒利和戒懒 [复制链接]

1#

人们之所以热衷于借鉴曾国藩的人生,是因为他的奋斗历程硕果累累。从一个穷书生到大清帝国的宰相,并非一般人能做到的。

曾国藩28岁考中进士,入官场游刃有余,竟然连升十级,官居二品,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他战胜当时势如破竹的太平天国时,便有人赞誉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曾国藩是不折不扣的可借鉴典范,无论是国学还是成功学无不推崇曾国藩留下的至理名言,并用其指导自己的行为规范。

曾国藩一生留下很多名言家训戒规,后人靠领悟其精髓可谓治家家兴旺,读书必成才,仕途多顺畅。就拿“戒利”和“戒懒”来说,很多人理解透了这两点,自己的生活也得到了大的改观。

关于“戒利”曾国藩是这样说的:“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这并不是说不能获利的事情就不要去做,而是告诉我们大家都在获利,已经获利很久的事情就不要再做了;大家都争着去的地方就不要去了。这就是告诉我们:过分贪恋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前几年在老家,大家见大蒜的价格连续二年疯涨,便一窝蜂地都去种大蒜,结果从“蒜你狠”变成“豆你玩”,造成大蒜严重滞销,而黄豆价格见涨,又转头去种大豆,可偏偏“豆你玩”又转移风口,趋向“姜你军”,你去追“姜你军”,行情又来个“苹什么”……市场瞬息万变,风险难测,一味追逐高利而不坐下来分析总结行情,只会让自己输得措手不及。这种当代的市场行情变化把曾国藩的“戒利”诠释得如此干净利落。

很多人看中一线城市,都喜欢在北漂一族中打拼,但成功的可能性极小,来自多方的压力以及多如牛毛的竞争对手,让北漂一族耗尽了最好的年纪。所以不成功也很正常,极少的成功者也是不知脱了几层皮才见得一些阳光。

今年8学子放弃北大、清华就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不是北大、清华不优秀,而是学会趋利和避害,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最能缩短奋斗时间的,而不在无谓的竞争中耗尽青春。多一些时间做更多、更有实效的业绩比什么都强。

山东、江浙、广东等地也都为引进人才出台了丰厚的政策,为什么非要集中在一个地方去厮杀呢?曾国藩说的“众争之地勿往”就是这个道理。

“戒懒”很好理解,就是不要懒惰的意思。“古今之庸人,皆因一“惰”字而败”,这也是曾国藩经常说的一句话。

现实中晚上发奋要努力好好干,但第2天早上连床都起不来的人大有人在。

一个一直看好早餐业的创业者,把一切都收拾妥当后就开始营业了,当人们还没记住他的小店的时候,第三天就停业了,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早上起不来。”而后又改成晚餐、宵夜,又是过几天就停业了,他解释说:“再干下去会睡眠不足。”

失败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懒,因为懒可以出尔反尔,因为懒可以背信誓言,因为懒可以厚颜无耻地为自己开脱。

曾国藩还说:“一勤则天下无难事”,在这个靠勤奋和坚持取得成功的时代,如果认准了方向不逼自己一把,你都对不起曾经读过的书,吃过的饭和儿时的向往。

当下社会很容易人心浮躁,你稍微的不留神就会被自己的懒惰所牵绊,懒惰只会拖延自己的奋斗时间,“戒懒”从自身做起,“戒利”从思维做起。

不想过朝九晚五一成不变的生活,就要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要提升自己就要发自内心地改变。古训是先人成功的智慧,“戒利”和“戒懒”是千秋不变的商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