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失眠的科普
大家好,我是贺医生。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受失眠的困扰。我自己因为职业的特殊关系,总要值夜班,加班做手术,也是有失眠的情况发生。今天为大家科普一下,失眠的相关知识。
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一组数据显示,全球近1/4的人受失眠困扰,每年近8.6亿人患失眠抑郁障碍,而在中国,约40%的中国人睡眠质量差。其中老年人占大多数,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女性比男性更多一些。
1/4的人失眠,数着羊都不能入睡
一、什么是失眠?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是指尽管有适当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仍然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意,并且影响日常生活,工作的一种主观体验。
黑眼圈,主观体验不好才去就诊
二、失眠的好发人群。
据研究表明,失眠更容易发生在以下人群:
老年人,老年人患慢性失眠的比率达38.2%;
女性,女性患失眠的风险约为男性的1.4倍;
曾经发生过失眠的人群,患病率约是普通人的5.4倍;
有家族史的人群,有可能基因遗传因素;
生活压力大、生活上有重大事件发生的人群;
工作生活压力太大
性格焦虑、完美主义的人群;
完美主义者,想的太多
对环境敏感的人群(现实生活中有人去别人家住,不习惯就失眠,白话说叫怯炕);
有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人群,约70%~80%的精神障碍患者同时有失眠的症状;
抑郁,焦虑都可以导致
有慢性内科疾病的人群(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老年人失眠的原因,患有心脏病,或者慢性支气管炎等相关疾病影响睡眠)。
三、失眠的临床表现。
1.对睡眠质量不满意。包括以下情况
上床后翻来覆去睡不着,往往需要躺30分钟甚至更久才能入睡;
夜里醒来好几次,多在2次以上,醒来之后很难再入睡;
早上醒得早,比正常起床时间早醒30分钟以上;
总睡眠时间不足6.5小时;
睡眠质量下降(也就是说,睡的总时间挺长,但是质量不好,老做梦),醒来仍然感到困倦,感觉精力没有恢复。
特殊的人群,睡觉少,但没有主观不适
有一种人,尤其是说老年人,说岁数大了就是睡眠很少,已经习惯了,并没有主观不适感,没有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就不算是失眠。
2.白天正常活动受到影响,包括以下情况
白天精神状态不佳,感到困倦、疲劳,想睡觉;
影响工作生活,学习
工作和学习时,难以集中精力,犯错次数增加,记忆力下降;
情绪上,感到紧张、不安、出现情绪低落或容易烦躁、发怒;
失眠到发怒,情绪烦躁
社交、家务、工作或学习受到影响等。
四、失眠诊断标准,也就是说什么样的情况才能诊断失眠。
不是出现失眠的症状就诊断为失眠,只有同时符合以下标准才能确诊失眠:
存在失眠的症状,包括入睡困难、易醒、早醒、该睡觉的时间不愿意上床睡觉;
失眠导致白天工作、生活受到影响,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容易烦躁等;
已经有合适的睡眠条件和时间,仍然有失眠的症状;
不属于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
五、失眠去那个科室就诊。
医院一般设有睡眠中心或睡眠门诊。医院一般去神经内科,或者神经外科就诊。
睡眠门诊就诊,或者心理科就诊
如果失眠的原因是精神方面因素,如焦虑症或抑郁症,医生可能会建议转诊至心理科或精神科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六、失眠的治疗。
明确病因是治疗失眠的关键,治疗上强调综合治疗,主要通过睡眠卫生教育、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达到改善睡眠质量、增加有效睡眠时间、恢复白天正常工作生活的目的。
在心理认知上,调整对失眠的态度,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