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睡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学开学2周,孩子还不适应怎么办任淑一 [复制链接]

1#
王家怀的号怎么挂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605/g5vjjzp.html
背上快乐的小书包,带上期待的微笑,走进美丽的校园,孩子们已经进入小学啦!小学生活有很多未知的新奇,也有很多需要面对的问题,适应小学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研究认为,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兴趣、信心、习惯、意志、性格等主要的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家长们要提前培养孩子自理能力、自控能力、合作能力、自主学习力这四种能力,孩子才能尽快适应小学生活。1、自理能力提前培养首先要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小学每天早上7点20-50之间到校。家长指导孩子调整作息时间,遵守学校作息制度不迟到。每天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保证十小时左右睡眠时间,指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鞋袜,铺床叠被;学会洗脸、漱口、刷牙、洗手、洗脚、自己大小便;学会洗简单的衣物,如小手绢、袜子、餐巾等;学会扫地、擦桌子、擦门窗;这些都利于孩子尽快的适应小学环境。小学阶段,主要抓住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现实,通过具体主动的实践过程去观察、操作、思考、认识、体验,从中感受并逐步形成自身的意会,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这些也是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与生活中,为了顺应未来的学习、生活、生存和发展具备稳定的并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2、自控能力提前培养:进入小学后,孩子学习的过程并不都是生动有趣的,有许多“枯燥”而又必须掌握的知识。学校的活动也都有纪律约束,刚刚升入小学的孩子就会出现不适应,出现“缺乏自控”的行为,比如,上课做小动作、跟同桌“说话”、随意离开座位等。这就要求孩子要有很好的自控能力,可以驾驭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上课注意听讲、努力记住讲课内容并能回忆出来,不做小动作,按老师要求完成规定的任务等。因此,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根据学校的要求,培养他们自控、专心的能力。第一、想一想,再去做。与成人相比,儿童行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冲动性强,儿童在行动前常常不加思索,很少考虑行为的结果,而不象成人会在具体行动前先仔细考虑,考虑到该行为的利与弊,从而相应地采取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因此针对儿童行为的这一特点,为了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让孩子在做事之前先想一想,再去做。比如说一名学生在上课时想说话、做小动作,如果这时候他能先想一想这样做的后果,认识到上课讲话会打断老师的讲课,影响到自己的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周围其他同学的听讲,那么他就有可能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专心听讲。或者,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学会了知识,家长及时表扬和认可,也可以强化他专注的习惯持续。第二、用延迟满足提升孩子的自控力。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以牺牲暂时的快乐为代价的。比如,要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放弃一些娱乐,抓紧时间学习。延迟满足对一个人获得远见、学会自律、明确目标、取得成功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因此,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十分重要。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家长除了有时故意不立刻答应孩子的要求,给孩子提供磨练的机会以外,还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孩子做到延迟满足。必要的时候用一点小奖励也是可以的,但是家长要注意的是相比物质奖励,其实精神奖励更重要。比如说低幼的儿童可以给一些小红花,去游乐园玩等奖励,对于小学生可以用自由支配的游戏时间、与同学相聚的机会等,这些对强化孩子的自控行为有非常良好的作用。3、合作能力提前培养对于儿童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让孩子从游戏中建立规则意识。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是一种认知、规则、能力训练,是学习和掌握生存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几乎没有一个孩子不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也几乎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这种学习方式。比如小学低龄的父母,经常会带他们去户外踢球玩。自发的踢球活动往往很难开展下去,要么是孩子之间形成了小团体经常性发生纷争,要么很快就索然无趣,兴趣转移。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孩子没有建立起规则意识,无法形成团体合作和竞争。要想真正有效地组织对于儿童自身成长有意义的活动,家长一定要跟孩子讲明所参与游戏的规则,踢球之前可以跟孩子们一起商议分组、划定踢球的边界、输赢的积分规则。只有如此,才能让孩子们通过对规则的遵守,对团队合作的努力来获得成长的奖励。想让孩子能够在团体游戏中有合作意识,在家庭日常中也要多进行引导。比如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翻绳游戏就比较适合在日常家庭中,进行合作教育。翻绳需要两个人配合,才能不断的变换花样,并且让游戏持续下去,所以游戏过程中,如果其中一个人过于急躁或者配合不好,就会出现情绪。家长要跟孩子讲明翻绳游戏的时候,让孩子放松别急躁,多看看同伴是怎么做的,然后学会去配合对方,从中感受到游戏的乐趣。用游戏提升孩子的规则意识,可以引导孩子多参加这种需要协作的活动,如拼图、跳皮筋、踢足球、打篮球、下棋等集体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团体之间的对抗与竞争,又有团体内部的协作与合作,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让孩子参与做家务增强协作能力。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还要在实际生活中锻炼他们的协作能力,做家务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当然,事先给孩子一些思想准备,对家务劳动与家庭生活进行一些讨论是必要的:关于孩子的年龄与做事的能力,关于大家生活在一起应相互帮助,关于每个人应负的责任,随后便是列出家庭生活所包括的劳动项目等。这本身对孩子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知道维持一个家庭的正常生活需要花费多少劳动,因而体会到父母的辛苦。这样的讨论会在孩子们心中建立起家庭是一个生活团体的概念,每个人都要各司其职、相互帮助,才能生活圆满。孩子们从小在家庭中学到的知识、培养的精神,都会渗透到他们的性格中去,而在长大后带入社会。做好一件具体的事情并达到一定的水平高度,对孩子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去面对遇到的困难。父母要和孩子一起,确立共同的目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