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睡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专家来了如何实现自主睡眠 [复制链接]

1#

很多妈妈视哄睡如战场,天天兵荒马乱却不得不硬着头皮上,有时候特别羡慕别人家一沾枕头就睡的宝宝。

大家理想中的自主睡眠是孩子能自己入睡,晚上能睡整觉,早上睡醒不哭不闹。

但是根据孩子的脑发育状态来说,十个月的时候能达到上述这种情况就是最好的状态了。

在这之前,孩子也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正确引导。

新生儿睡眠特点有哪些

如何帮宝宝实现自主睡眠

关于孩子睡觉我们有哪些误区

你关心的育儿问题,权威专家来告诉你。

本期主题:如何实现自主睡眠

本期专家——华青

医院

国际部

小儿神经内科主任

01

正确了解新生儿睡眠

很多家长一提到哄睡往往焦虑不已,这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哄睡困难。

别的不说,就大象妈妈自己,都尝试过一次哄睡需要花两三个小时的“悲惨经历”。

睡眠作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你真的了解它么?

孩子的睡眠模式跟成人是完全不一样的,尤其是刚出生的孩子,睡眠是断断续续进行的,毫无规律可言。

而产后正是妈妈们最需要休养的时候,不断的去迎合孩子的睡眠是会从生理角度上加重妈妈们的焦虑感。

如果睡眠不够,会影响母乳,孩子吃不饱,妈妈会更焦虑。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它,所以,何为良好的睡眠?

专家说:

良好的睡眠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说的睡得久睡得香不起夜,这个标准是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和不同年龄有所变化的。

年龄越小,睡眠中断的越多,睡眠时间越短,一次可能十分钟、半小时就醒了。而稍大一点的宝宝,可能一觉睡的会更久一点。

特别是0-3个月的宝宝还没有形成固定睡眠模式的时候,家长们切记不要过分追求所谓自主睡眠。

很多妈妈盲目的给孩子进行睡眠训练其实是错误的。首先,训练两个字就不应该放在刚出生的小宝宝身上。

我们必须去了解小宝宝的特点,满足他的任何需求,而不是让孩子来迎合我们配合我们。这样培养出的孩子身心才更健康。

其实很多时候家长们并不是故意的,他们只是特别容易受到老一辈育儿观念的影响,把老一辈养育自己的经过再重复到孩子身上。

孩子出生的最初三个月,其实还是处于“子宫”内的环境。我们所有安抚哭泣的手段,都是帮助孩子回到适应了十个月之久的“子宫”状态。例如包裹法、轻晃法和白噪音。

所以前三个月的孩子并不需要什么玩具,他们最需要的,是和“子宫”最相似的生活环境。

孩子在子宫内是被包裹的状态,出生后放到大床上是会有失重的感觉引起惊跳反射。很多孩子抱睡很安稳,一放下就醒,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哭只是他们对陌生环境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而抱起来可以模拟他们在子宫内的状态,帮助他们找回熟悉的安全感。

我们建议妈妈在孩子刚出生的三个月里尽可能多的给予陪伴,孩子在妈妈怀里模拟子宫内的生存环境,又贴近妈妈,时时听到妈妈的心跳,这对他来说,是生存安全的保障。

而所有的诉求有回应,他能感受到妈妈的爱,这是情感的保障。

从现在孩子的发育情况来看,情感的需求已经远远高于物质的需求。

养育孩子不是说喂饱了就放在床上不用管了,你要及时回应他的一切表达,要让他感受到你的爱意,这种孩子往往身心健康并且成年后就算遇到挫折也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到了三四个月以后,孩子的睡眠变成白天睡三四次,清醒的时间会变多,偶尔也会跟你玩一下。

晚上可以继续入睡,但是中间还会醒一下,这是脑发育逐渐成熟的过程。

自我控制很好的孩子,可能拍几下,不用哄就睡过去了。

另外孩子的活动睡眠和深睡眠是交替出现的。

孩子容易被吵醒,对灯光有要求,对声音和光线更敏感,家长不需要焦虑,这反倒是一种好的表现。

还有就是千万不要用别人家的宝宝来衡量自己家的宝宝,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新生儿出生的第一个月是他的“自闭”期,整个世界仿佛只有他自己,蜷缩在他的“壳”里。

满月之后到六个月就是他和母亲的共生期,要随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