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这个简短系列的文章将会颠覆你对婴儿睡眠问题的认知。首先,会谈什么才是正常的婴儿睡眠模式,其次提出针对在职/全职妈妈的睡眠解决方案,然后会谈一些常见的错误错法以及相应的调整建议。
??
新读者请先阅读前情《婴儿睡眠基础系列5:破不了的落地醒、小觉短、抱哄、抱睡》。
如上篇所说:落地醒、小觉短、抱哄、抱睡,是人类演化基因预设的结果。抱哄抱睡虽然会让大人会很辛苦,但有利孩子身心健康。
睡眠专家给孩子扣上“坏习惯”的恶名,是一种非常无知且不尊重孩子的说法。新手父母尽管放心,只要你们耐心呵护,在合适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会离巢。
那么,什么时候大人可以把孩子放床上,一觉睡一两个小时不操心?和一般的婴儿睡眠问题一样,答案是不知道,真的不知道!这里只能给出一个大体的预期时间。
因为新生儿生理性疾病大部分会在3个月前好转,还有较小比例要等到4-6个月,落地醒、需要全程抱睡的底线时间是6个月。
如果超过6个月还有一碰到床就像扎针一样暴哭,惊跳反射还没有消失,这是不正常的,建议要去看医生。
小觉短、睡熟了放床上半小时内必醒,随着REM比重降低,小觉一定会慢慢好起来,这个时间点,理论上会在4-6个月。但如果你的孩子从小就睡不好,更合理的期盼点可能是9-10个月,如果还不行,请熬到1岁……
至于长时间的抱哄,底线时间可能是12个月。但要实现更稳定的睡眠模式,可能要到18个月。也就是说12-18个月之间,有时候会入睡困难,也可能是正常的。比方说,12-18个月两觉并做一觉,会干扰到孩子的睡眠模式,那么本来很好哄的孩子,忽然又会变得很难哄。
即便孩子具备独立自主入睡的能力,在3岁之前,孩子喜欢你安抚入睡都是非常合理的需求。其实不要说是3岁,就算是30岁,孩子遭遇人生挫折,要找亲妈安慰开解才能安然入睡,难道就是不“独立”的表现吗?
任何一段亲密关系,不管是亲子还是情侣,都必须先给够对方足够的爱和信任,才能激发对方内心中,最好的自己。要求几个月的孩子独立自主,会给未来的亲子关系,埋下重大隐患。这不是为了兜售概念,恐吓读者,以后会给大家非常详细地阐述这个话题。
????
总的来说,由于孩子的大脑发育,呈现连续阶跃的特征,孩子的小觉难题在4-6个月,会比0-3个月好很多,6-9个月又会往前进一步,等到9-12个月时,绝大部分就能脱离苦海。
请注意,有的小朋友,是从落地炸、全程抱睡、半程抱睡、抱哄入睡到自己入睡,逐步改善的。但也有一些孩子在4个月后,突然有一天就会自己睡了,父母可以隔段时间,试探孩子的心理底线。
即便是突然有一天能自己睡了,也可能会突然退回原样。0-1岁的孩子,睡眠状况往前走两步,再往后退一步,都是正常的。家长要看到总体的趋势,耐心呵护,心怀希望!
那么,是不是说1岁之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并不是。幼儿时期,噩梦、梦游、夜惊,天冷了天热了,生病了,白天夜间会有各种状况,需要父母安抚入睡,只不过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最困难的12个月,算是过去了。
好了,铺垫了这么多,就是希望父母转变观念:
与其和别的孩子攀比、与其不切实际希望孩子马上能睡好、与其采取哭声训练、不如接受事实,把精力放在:怎么以最快的速度安抚入睡?怎么抱能使孩子和自己更舒服?怎么让自己适应碎片化的休息时间?
从这个角度出发,小月龄落地醒的问题,除了尽量帮助减轻生理性疾病的身体痛苦,抱睡时,背带、背巾、哺乳靠枕、哺乳摇椅都是可以减轻妈妈负担的利器。抱累了,奶嘴、襁褓、婴儿摇椅完全可以短暂替代。
背巾使用方法请参考这篇文章:温和的睡眠辅助系列3:小月龄落地醒、要接觉?不如把宝宝穿起来吧![更正版]
如果善用背巾,完全可以背着上厕所、看电视、玩手机,孩子一有风吹草动,就站起来走走。或者买个摇椅,斜躺在上面,轻轻摇。
请注意,1岁以内,有婴儿猝死综合症SIDS风险,不能单独把孩子放在房间或者摇椅上睡觉,哪怕离开三两分钟也可能是有风险的,也不能自己平躺,让孩子趴在胸口,一起入睡。
某种程度上说,睡渣娃需要陪睡,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如果大人要离开,应该以仰卧的方式放置在符合安全标准的小床,而不应该放在摇椅中。
至于抱睡会不会养成坏习惯?这个话题,新读者请回复“睡眠”,查看前文关于睡眠联想的文章,比方说以下这篇:因为存在睡眠联想,所以才要奶睡啊!(上篇)
??????
对于大月龄宝宝呢?4个月以后,常见的白天作息是采用3-4次小觉,但这样做,白天两觉并作一觉的时间大约会出现在12-18个月之间,并觉时期,常常出现睡眠紊乱。也就是说,18个月以前,替补队员抱哄压力非常大。怎么办?
第一步,尽可能减少抱哄的次数。可以采取一种“非主流”的,全职妈妈/在职妈妈+替补队员都可能适用的作息方法:短觉搭配长觉。
比方说,可以早上睡一个30-60分钟短觉,下午睡一个1-3小时长觉,反过来早上长觉下午短觉也行。
下午的长觉,大人和孩子一起休息,有人陪睡,孩子一般会睡得安稳一些,如果醒来,大人及时安抚,尽可能通过轻拍来安抚孩子。
这种做法还有一个长期好处:短觉可能在12个月以前消失,即便需要哄睡,1岁以后,可能一天也只需要一次。12-18个月,小觉时间会逐步缩短,慢慢的睡眠模式就和天使娃一样啦。
????????
第二步,尽可能降低哄睡难度。
如果你是全职妈妈,尽管放心大胆地奶睡。奶睡的确会产生睡眠联想,但是这个联想,除了更喜欢妈妈哄睡,还会将妈妈与温暖、食物、爱联系起来,并不是坏习惯。请查看:安慰奶的重要性!
而如果你是在职妈妈,产假结束后,要回去工作。因为4个月孩子还非常小,做法和引入奶瓶一样,尝试提前2周,哄睡时妈妈除了喂奶,加入背带、推车、摇椅、音乐、轻摇、轻拍、唱歌等等条件。1周后,尝试不喂奶,其余保持不变,由第二看护人哄睡。
引入条件不要太复杂,哪种管用用哪种,并且要灵活多变,随孩子的信号及时调整。比方说,如果是在夏天,白天完全可以泡泡澡,再去小睡。又比方说,哄睡神曲,4-6个月,可能是白噪声。6个月以后,可能是流水声,9个月可能是《牡丹之歌》,就是啊啊啊牡丹那首……总之,摇滚、民谣、流行、古典,不要怕麻烦,挨个试。
也就是说,最好的作息安排,是紧跟孩子发育规律、保持一致性又不失灵活的私人定制。
死守专家给你的作息表,你就会丧失理解孩子的能力,比方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睡眠时间会越来越短,3个月以前,夜间入睡时间大约7点左右,4-6个月,孩子可能会自己逐步延迟到8-9点。如果家长跟不上孩子的节奏,就会出现强迫性哄睡、白天睡眠时间过长、夜间过早入睡等等做法。
下一篇要谈一些杂七杂八的问题,也会是这个系列的完结篇。
感谢队友倾情奉献logo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