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部分新生儿家庭都会被婴儿的睡眠问题所困恼,例如宝宝需要睡多久?宝宝怎么才能睡得好?如何给宝宝选择合适的枕头?……今天我们为年轻的父母朋友科学解答,希望每个宝宝都能睡得好,家长们记得分享收藏哦~
No.1
宝宝每天睡眠需要多少小时?
答:根据国际最新研究成果给出的儿童睡眠建议:
每个宝宝的睡眠情况都是不同的,结合宝宝实际情况参考。
No.2
可以和爸爸妈妈睡在大床上吗?
答:不建议1岁前的婴儿和大人睡在一张大床上。成人的床对婴儿有诸多不安全因素。宝宝很可能会被床头板、床尾板、床垫和床架之间的缝隙,或者床垫和墙之间的缝隙卡住,甚至出现窒息风险。大人的床离地面较高,会翻身以后的宝宝易发生坠落风险。安装婴儿围栏或床围,也容易意外卡住孩子或者引起窒息。与父母同睡,宝宝很难呼吸到新鲜空气,吸入多是被子里面的污秽空气一级父母呼出的二氧化碳。与大人同睡,极大的限制宝宝睡眠自由,难以舒展身体。大人孩子相互碰到,睡眠质量都受影响。如果父母任何一人睡觉时意外地翻身,不小心将身体或睡衣或被子,掩住了宝宝的口鼻,也会造成宝宝窒息。
No.3
婴儿床布置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答:婴儿床摆放位置建议距离父母的床近一点,不要靠近门窗、暖气或空调出风口处。婴儿床应保持干净整洁。不要在孩子的床上放置杂物,很多家长为了方便,放置诸如:孩子的衣物、尿不湿、口水巾、安抚奶嘴、牙咬胶玩具、靠垫抱枕、毛茸玩具、婴儿枕头、薄被毛毯等等。如果婴儿在清醒时,在小床上玩耍,且必须在有大人看护的情况时,可以放置适合婴儿年龄的小玩具或生活用品。一旦进入睡眠准备环节或正式睡觉时,一定要把床上的玩具以及被子等等清理好,不要让这些物品阻挡了孩子的正常呼吸或者是遮盖到脸上造成窒息!如果是天比较凉要盖被子的时候,头部跟脸部这里一定要注意不要遮挡住,一般把被子盖到胸部上面,可以让孩子穿一点衣服,把手压到被子外面。
No.4
宝宝多大可以睡枕头?
答:关于多大给宝宝睡觉使用枕头,各个国家以及医生给出的建议范围比较大,还没有统一的意见。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在1以后才需要给孩子使用枕头。也有很多儿科专家认为,应在2岁左右引入枕头。相比起来,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给孩子使用枕头的年龄都会偏早一点。很多在1岁之后,最早可能10个月以后就可以睡枕头了。当然枕头不仅要参考孩子的年龄,最重要是根据孩子的头部和颈部的发育水平,颈椎弧度(颈前曲)是否形成的关键因素。比如宝宝已经能够灵活自如地翻身、坐立之后。还可能出现,睡觉时,喜欢把头垫在某些物品上,或是枕着家长的胳膊,或者抢占家长的枕头等。家长可以尝试为宝宝使用枕头了。枕头的选择,要保持孩子的肩部和头部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枕头不要过于柔软,要稍微硬一点的枕头有利于宝宝的发育。枕头的透气性要好,孩子睡眠时头部爱出汗。但是不管怎么样三个月之内是不建议给孩子用任何枕头的,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抬头还没有发育成熟。
No.5
宝宝需要独自睡觉吗?
答:根据儿保医生和医学学会的建议,宝宝出生以后,应该与父母同房不同床,婴儿床可与父母大床靠近。《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建议,新生儿应该睡在紧邻父母的地方,让孩子睡在独立的婴儿床上。1岁之前的婴儿,夜间睡眠不踏实、需要安抚、喂奶、换尿布、生病、夜啼、惊醒等情况时有发生。通常是建议宝宝在生后的第一年里采用这种同房不同床的方式,这样既可以方便爸爸妈妈照顾孩子,也可以保障婴儿的安全。如有特别不适用的情况,至少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前半年建议要采用这样的方式。
No.6
宝宝睡觉应该采取什么睡姿呢?
答: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新生儿还是1岁左右的婴儿,早产还是足月儿,为了防止发生新生儿猝死综合征(SIDS,大量数据显示,SIDS是美国1周到1岁孩子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仰卧位是最合适的一个睡姿(后背朝下,腹部朝上)。仰卧位睡姿对宝宝的心脏、胃肠道、膀胱的压迫最小,而且仰卧位还可以使宝宝全身的肌肉放松。刚吃完奶的宝宝,可以先选择右侧卧位半小时后再调整成仰卧位。否则溢奶时容易引起误吸甚至窒息。在1岁之前,都不建议趴着睡觉。趴着睡觉会显著地增加婴儿猝死的几率,因为这个姿势等同于让婴儿呼吸更少的空气。尤其是当婴儿的肢体还未发育到可以自由活动的时候,即使被捂住了口鼻,他们的胳膊和脖子的肌肉也不足以支撑他们获救。引起SIDS的诸多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趴着睡觉。美国在年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起“安全睡眠运动”,对父母和护理人员进行教育,让他们知道为什么婴儿应该仰卧着睡觉。这次运动之后,每个与婴儿趴睡相关的猝死人数在六年内下降了50%,效果显著。因此,父母及照顾者需注意,在婴儿1岁之前,不要趴着睡觉。
No.7
开小夜灯让孩子安心?
答:很多家长会在卧室里安装小夜灯,夜里查看宝宝睡眠情况,换尿布、喂奶或冲奶粉也很方便,避免开关灯把婴儿弄醒。婴儿在通宵开灯的环境中睡眠,可导致睡眠不良,睡眠时间缩短,进而减慢发育速度。因为婴儿的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适应环境变化的调节机能差,卧室内通夜亮着灯,势必改变了人体适应的昼明夜暗的自然规律,从而影响宝宝正常的新陈代谢,危害生长发育。当然,也不需要特意为了婴儿安心睡眠,在白天的时候也要拉上窗帘,营造黑暗的环境。更不需要为孩子准备眼罩等睡眠辅助用品。建议由婴儿自身调节对光线、温度、声音等环境的适应。根据英国学者报告,睡觉时卧室内开着小灯的孩子有30%成了近视眼,而房间灯火通明的孩子近视眼的发生率则高达55%。因此,夜间睡眠不建议开小夜灯。
No.8
婴儿几点睡觉有利于生长发育?
答:推荐是在晚上九点左右睡觉。有利于婴幼儿长高的激素,即“生长激素”,生长激素的分泌大概是从9点开始分泌,直到晚上12点达到一个高峰,那么孩子的长高主要是生长激素达到高峰可以促进长高。而生长激素的分泌是脉冲式的,也就是说在晚上9点到10点开始分泌的时候,12点达到高峰,然后1点到2点开始下降,然后再到凌晨四五点的时候又会形成一个高峰。因此,宝宝在9点以前上床睡觉,这样就会在10点左右达到深睡眠状态。而深睡眠状态下,生长激素的分泌是比较多的,那么达到高峰的生长激素分泌得越多,就会越有利于孩子的长高,所以说要在9点以前就上床,尽量在9点半到10点之间达到一个深睡眠,这样有利于于宝宝的生长发育,尤其是有利于长高。
No.9
宝宝总是要吃夜奶?
答:对于夜奶频繁的宝宝,家长首先要分辨宝宝夜间进食的需要究竟是饥饿还是安抚需求。如果每次夜奶只是吃几口就睡了,睡不了多久又醒来吃几口,这样的情况一看来说是把吃奶当成安抚自己再次入睡的道具了。如果夜奶的量还是很多,家长需要考虑宝宝夜间的进食需求是否因为白天的进食安排不合理,导致白天的摄入过少,使得宝宝夜间给自己“补奶”。医生建议戒除夜奶有两个大方向:一是拉开夜奶的间隔;二是减少单次夜奶的摄入。
No.10
频繁夜醒怎么办?
答:夜醒是指儿童睡眠维持困难,不能连续地整夜睡眠。夜醒大多不是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异常。随年龄的增长,正常的睡眠一般能很快建立,2~3岁后,晚上觉醒次数明显减少。反复出现夜醒会导致睡眠呈“碎片化”,对儿童生长发育不利。需要家长朋友们考虑环境因素、躯体疾患、喂养因素(过分喂养及母乳喂养)、护理不当(不合适的干扰)等影响,判断出原因后,合理应对。新生宝宝胃容量很小,刚出生可能吃,一次能吃几口,一顿吃完2小时就会饿,这是早期频繁夜醒的生理因素。随着婴儿的长大,饿不再是主导因素,尤其是远远小于饥饿周期的夜醒,更可能是睡眠环境不一致、习惯性夜醒导致的。而且宝宝的睡眠分为深睡眠和浅睡眠两种状态。对小婴儿来说,深睡眠和浅睡眠基本各占50%,而且是不断交替的。深睡眠时,宝宝处于完全休息状态,除了偶尔的惊跳和极轻微的嘴动外,没有其他活动,浅睡眠时,宝宝的手臂、腿和整个身体经常会有些活动,脸上还可能会做怪相、皱眉、微笑等等,这些都是浅睡眠时期的正常表现。往期回顾■每一节课都像在开音乐会■为孩子的童年插上梦的翅膀■助力“早托育一体化”新发展■让孩子爱上运动,健康成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