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睡眠状态的生理学研究接下来的两章,我们要暂别临床案例研究,进入理论观点,看看有关睡眠的文献资料包括成人与婴儿,及有关婴儿发展的其他部分。有生理学背景的读者会发觉我的说明非常简略生涩。身为儿童心理治疗师,接受的是精神分析取向的训练,我的主要工作是处理临床个案(如前三章所描述),而不在于科学研究。然而,当我因处理睡眠问题而开始接触生理学对睡眠及梦的研究时,我意识到这些研究非常重要,并且非常着迷。所以我希望谈一谈从中得到的启发,对我来说,这些描述睡眠历程及婴儿发展的语言是全新的。我也试着将这些知识与从观察婴儿所得到的临床现象结合在一起。有些研究者已采用心理学架构来说明他们的或其他人的生物学资料,这些文献帮助我结合生理学理论与临床实务,是我撰写这两章的重要资源。我希望读者记得,本章所谈根基于生理学的观点,睡眠及其他状态的发展与父母亲如何处理婴儿的各种需要密不可分。我们会看见这些处理对婴儿心理及生理状态的影响,亦即对婴儿的情绪,以及对亲子关系的影响。一般人常认为打个盹儿是很容易的事,而所谓的睡觉其实就是清醒的相反。然而,近来的研究显示,睡眠是极复杂的状态,而且睡眠时,心智活动量可能大于清醒之时。结合心理学及生物学在睡眠方面的研究,最有力且较易找到的资讯大概是欧内斯特?哈特曼的研究报告。他是位美国精神科医师,他收集了自己及他人在这个领域里过去二三十年来的研究结果。他在最近出版的一本书《梦靥》(TheNightmare,)当中,简述了夜间睡眠的特性,以下的说明来自他的论述。成人的睡眠模式脑波图(或简称EEGs)测量大脑活动时的电压变化。这些变化有其周期及波动的状态。清醒的时候,一个人的脑波图呈现出有规律的波动,其频率约在每秒8至12个循环。这是α波。入睡的过程中,大脑波动有固定的变化。虽然这个变化过程是持续的,不过研究者将它们区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睡眠最浅的时期,也是α波渐渐减缓的时期,电压开始降低,活动渐渐减缓,有时候规律的波动在每秒4至6个循环。经过几分钟后,便进入第二阶段,此时“睡眠纺锤”每秒13至15个,同时开始出现穗状的高电压记录,又被称之为K丛集(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