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摇篮曲》的过程,让我彻底颠覆了对摇篮曲的固有印象。我们大多数人记忆中的摇篮曲不就是舒伯特那首温柔惬意,在妈妈轻柔的呢喃声中娓娓唱到:“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吗?在这本由俄罗斯当代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诗人安德烈·乌萨乔夫和年国际安徒生插画奖得主欧尼可夫携手创作的《摇篮曲》中,不仅有大家习以为常温柔、宁静的《摇篮曲》,更有超乎想象、“喧闹的”、“调皮的”,甚至有些“粗鲁”和“荒诞”的《摇篮曲》......谁说《摇篮曲》一定要似小溪流水温柔荡漾,难道就没有其他可能?翻开这本书,绝对让你脑洞大开:
《哄睡猫》内页插图
每所幼儿园里,恐怕都有一个不肯老实睡午觉的小朋友。《摇篮曲》第一篇就讲了这样一只“哄睡猫”——他能哄睡任何人,可偏偏自己不睡觉!这样的“哄睡猫”是不是你家的娃呢?又比如,在《给龙宝宝的摇篮曲》里,我第一次读原文就笑哭了!文中那个半夜里怎么都不肯睡觉、哭闹声似乎永无终止的小龙宝宝,不就是我家雅雅小时候的样子嘛!
《给龙宝宝的摇篮曲》内页插图,注意看龙妈妈绝望的眼神
龙妈妈歇斯底里地哄道:“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快点睡。这叫喊如同风暴......”想当年,面对半夜里怎么都不肯入睡、有入睡困难的雅雅,我嘴上唱着温柔的摇篮曲,心里早已是怒涛万丈,被娃折腾地精疲力尽。这还不算,作者似乎特别了解带娃的辛苦,龙妈妈哄娃不管用,龙爸爸上,紧接着,龙爷爷龙奶奶,龙家族的七大姑八大姨一起来帮忙。大家你方唱罢我登场,被龙宝宝彻底打败。我想,每个经历过哄娃入睡哄到半夜里都想去“跳楼”的老母亲,读到这里,无不感慨万千。《摇篮曲》和大家脑海中对于摇篮曲的刻板印象构成的强烈反差,使读者在翻阅时,一次次被颠覆,一次次意想不到,一次次被拉进创作者们——两位率老头儿的童真世界。
左:欧尼可夫,右:乌萨乔夫
经常阅读读小库的朋友,对欧尼可夫的作品一定不陌生——《熊梦蝶·蝶梦熊》《鱼之乐》《夫子说》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相对于绘者,本书的文字作者安德烈·乌萨乔夫,大家比较陌生。他是俄罗斯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和儿童诗人。乌萨乔夫对于俄罗斯儿童文坛可谓举足轻重:
他有多部作品,被俄罗斯教育部指定为其中小学必读作品;他的作品《聪明小狗索尼娅》还被改编成系列动画片和儿童广播剧分别搬上电视荧幕和电台,深受孩子们喜爱。
《聪明小狗索尼娅》,来源于网络
除此以外,他的身份还有电台主持、儿童戏剧编剧,甚至是作曲家。他年轻时曾经一度想成为一名音乐人,虽没如愿,但在自己后来的儿童文学创作中也时不时展露出音乐才华——他为自己的童诗谱曲,变成一首首朗朗上口的童谣。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乌萨乔夫的作品家喻户晓,孩子们眼里看着他的书,耳朵里听着他的剧,嘴上唱着他的童谣长大。乌萨乔夫写给孩子们的地理启蒙书说来也奇怪,无论是作者乌萨乔夫,还是绘者欧尼可夫,这两位加起来年龄超过岁的酷老头儿,年轻时可是%的理工男。前者年轻时主修机电工程,后者则是化工,这两专业和儿童文学八竿子扯不到一起去。还好,这世界虽然少了一名机电工程师和一名化学家,但多了两位非常有才华的儿童诗人。为什么我说他们都是“诗人”?乌萨乔夫和欧尼可夫的作品,无论是文字还是画面,想象力无限。诗人最宝贵的气质就是美的想象力。更何况是儿童诗人。除了有艺术上对美的标准和追求,还要能真真切切走进孩子的心,心中住着孩子,才有可能为孩子做作品。在这本《摇篮曲》中,我们没有看见被神化的慈母,没有看到天使般的宝贝,这些原本属于《摇篮曲》的“标准”,都被乌萨乔夫舍弃,取而代之的是淘气捣蛋的小老鼠(《沙沙歌》)、孤独自怨的萤火虫(《萤火虫》)、贪吃蜂蜜的狗熊(《熊之梦》)、甚至是夏日里鸣叫不停的蝈蝈(《螽斯的摇篮曲》)……为什么?诗人为什么不去描写那些被公式化的母子图,偏偏选择这些常人眼里脏脏的、毫不起眼的事物?除了打破思维的惯式以外,他们拥有一双孩童般的明眸。《萤火虫》内页成人不再好奇夏日里鸣声响亮的蝈蝈去了哪里?不会担心傍晚的萤火虫万一失去家人同伴......而孩子们会想,因为好奇,他们才会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事物,才会有和大人不一样的观察视角。在这本《摇篮曲》中,孩子看到他们自己,欣赏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找到同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乌萨乔夫的文字有时是讽刺的,有时是沉思的,但它们肯定会带来灿烂的笑声、无忧无虑的生活、温暖的启迪和慰藉,这些才是孩子们的最爱。《摇篮曲》内页阅读本书,如果你只看到其中的想象和快乐,那这本《摇篮曲》你只读懂了一半。当乌萨乔夫的文和欧尼可夫的图完美结合,摆在你眼前的这本书可是一本“百科启蒙书”。什么?百科启蒙书?这一点,我在翻译的过程中深有体会。乌萨乔夫是一位全才。他在俄罗斯创办了一个名叫“快乐学校”的组织。这是一个类似于戏剧教育的课堂。课堂上,老师们用戏剧的方式,向孩子们传授从天文地理、自然科学到社会万象的广泛知识,这样的寓教于乐,孩子们怎么会不喜欢呢?
乌萨乔夫在给孩子们讲故事,图片来自网络
回到这本《摇篮曲》中,乌萨乔夫和欧尼可夫把很多诸如数学、字母、植物、动物、天文、地理等学科的初步认识都“藏”在文字和画面中,你看到了吗?《十个梦游者》中,表面上看是一首有趣的数数歌:
十个梦游者月亮上住/十个梦游者睡梦中辗转反复/突然,一个梦游者在梦中掉下来/月亮上,还剩九个梦游者一起住
《十个梦游者》内页插图除了带孩子认知数字,我们是不是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这个梦游者在月亮上会掉下来?”“我们住在地球上,会不会也像月亮上的梦游者容易掉下来呢?”(启发孩子们思考月球引力和地球引力之间的区别)欧尼可夫为这首数数歌配上了一幅“太空悬浮”图,那些在太空中漂浮着的陨石、行星也打着盹呢,他们是不是原本也在月亮上住,睡着睡着从月亮上掉下来了呢?又比如《寂静时分》这一篇,呈现了海底世界的一角:《寂静时分》内页插图那些文字中提到的海洋生物,你有没有让孩子在图中找一找呢?谁是水母?谁是蓝鲸?谁是剑鱼?左页上那个鱼身红褐色、肚子圆滚滚,看上去没有鱼尾巴、却长着像鲨鱼一样尖尖的鱼鳍是什么鱼呢?是鲨鱼吗?不是,我还特地去查找了一些资料,原来这是一种名叫“翻车鱼”的深海鱼类。
原型——翻车鱼,图片来自网络
小丑是干什么的?你怎么给孩子解释?快来读读看《小丑》一篇,原来小丑之所以“长”成那个样子,是因为他有很多“面具”呀:假发、胡须、还有咧到耳根的笑容、大肚子,这些都是他的表演行头。当然,他们的工作也很辛苦,画面中的人看上去睡得很沉呢。
《摇篮曲》内页
再比如,《给龙宝宝的摇篮曲》里提到非洲,非洲有什么?透过这些文字和画面,我们是不是可以给孩子讲讲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以及以这片土地为生的北非原住民——柏柏尔人?仔细看画面,欧尼可夫在那高高扬起的龙头骨的周围还画着几只可爱的沙漠狐!它们可是非洲沙漠中的“居民”哦!类似的百科知识启蒙在这本《摇篮曲》中还有很多,作为译者我衷心期待大家能带着好奇去找找看。因为好奇才会发问,因为发问,世界才会向我们和孩子打开。▲
本文作者:雅妈
我有炉边童谣,弹唱睡梦香甜
“名人传记”系列培养”做大事“的小孩
“大师名作”系列为成长写入底层数据
读小库·第十辑新年景,新憧憬
淘宝搜索“读小库童书汇”,选购更多精美童书
??点击阅读原文入手读小库“名人传记”系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