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至6岁是儿童眼睛和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6岁前的视觉发育情况决定了儿童一生的视觉质量。儿童眼病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以保护和促进儿童视功能的正常发育。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开展“启明行动--眼健康,从娃娃做起”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呼吁全社会一起行动,保护儿童视力健康。
宝宝出生后,眼睛和视觉功能是如何发育的?
儿童的眼睛和视觉功能是逐步发育成熟的。新生儿出生时的视力只有光感,一般1岁儿童视力可达0.2,2岁视力可达0.4以上,3岁视力可达0.5以上,4岁视力可达0.6以上,5岁及以上视力可达0.8以上。另外,儿童的立体视力大约5至6岁基本发育成熟。
新生儿眼轴较短,此时眼球为生理性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眼轴逐渐变长,生理性远视逐渐减少趋向正视。正视后,如果眼轴继续增长,就发展为近视了。
家长如何识别儿童常见眼病和视力异常?
家长要注意识别儿童眼部疾病的异常信号,及时就医检查。
1.眼红、持续流泪、分泌物多;
2.瞳孔区发白应高度警示,要尽早去眼科检查;
3.不能追视、视物距离过近、眯眼、频繁揉眼、畏光或双眼大小明显不一致;
4.眼位偏斜、总是歪头视物,眼球震颤等。
儿童为什么要定期做眼睛检查?
6岁以内儿童的许多眼病,家长难以发现,原因有很多。
1.眼外观上无异常的表现;
2.儿童不会表达或单眼视力异常,另一眼正常,不易觉察;
3.有些眼病从小就有,宝宝没有看清晰的体验,也不会有看不清的表现。只有通过定期的眼科检查才能及早发现。每个年龄段都有眼保健重点,从宝宝出生就应该开始做定期的筛查。
0至6岁儿童的常见眼病有哪些?
儿童期常见的眼病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屈光不正(近视、远视等)、弱视、斜视等。
预防近视需要从宝宝就开始吗?
近视预防应该从小开始。家长要有从小就给宝宝一个健康的视觉环境的意识,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用眼习惯的理念。新生儿视力发育需要良好的环境亮度,白天要保证室内光线明亮,夜间睡眠时应关灯。保证充足睡眠和营养。要多带儿童到户外玩耍,到医院建立眼健康档案,监测视力发育和远视储备量的变化,及时发现近视征兆并进行干预或矫正。
早期预防近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接触阳光,能促进眼内多巴胺释放,从而抑制眼轴变长,预防和控制近视过早发生。3~6岁儿童应每日户外活动时间2小时以上,尽可能“目”浴阳光。
2、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要减少读书、画画、写字等近距离的用眼时间,避免不良的读写习惯。不在走路时、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写字,每次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不宜过长,二十分钟左右要停下来休息一下眼睛,可以远眺5~10分钟。建议低龄儿童尽量以家长读绘本为主进行阅读,避免儿童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
4、限制电子视频产品使用。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视屏类产品易消耗儿童远视储备量,影响视力发育。建议婴幼儿禁用手机、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3~6岁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手机、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
4、其他措施。要选择有足够亮度、频谱宽而且没有频闪和炫光的台灯,使用时也要打开房间其他灯,保证充足亮度。保证均衡膳食、确保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