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稚子童真到青葱岁月,从鲜衣怒马到两鬓染霜,人生各段行程中,睡眠的时长也各不相同。让我们科学地看待睡眠,期待您从别人的故事,领悟好眠的方法;点滴改变,终将成就您的优质睡眠。1.小宝宝睡眠中发育
李阿姨退休之后,和老伴一起来到北京儿子家,白天帮忙带带小孙子。小孙子还未满周岁,每天晚上8点多上床睡觉,早上6点多醒来,上午和下午还要各睡上1-2小时。李阿姨常常感叹:婴儿的秒睡和无忧无虑的睡颜,真是令人羡慕。
足月新生儿平均每天睡眠18小时左右,呈多相睡眠模式,6个月到1岁半的孩子每天睡13-15小时。宝宝大脑快速发育,许多发育过程在睡眠中完成。只要白天的精神状态好、活泼、发育良好,那么睡眠时长就是合适的。
2.青少年睡眠中成长
暑假期间,李阿姨在读小学的外孙女到北京来玩,故宫,长城…游玩之余,还要见缝插针上上网课,每天定时练习小提琴。晚上10点上床睡觉,早上8点起床,白天也不睡午觉。
学生时代的睡眠是保证健康和学业的红线,教育部发文要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就寝时间要求小学生不晚于21:20,初中生不晚于22:00,高中生不晚于23:00。按照这个标准,李阿姨的小外孙女睡眠时间足够,但睡得有点晚。充足的睡眠会不会是“双减”的红利?
3.成年人睡眠中休养
李阿姨的儿子是上班族,每天朝九晚五,加班加点也是常事。晚上11点12点才上床,7点多起床,每逢周末,总要睡得昏天黑地,到中午才起床。周一按时起床是“难于上青天”的一件事,一整天都不舒服。
成人每天的睡眠时间约6-8小时,节律不稳定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周末可以补眠,但起床时间比平时后延1-2小时即可,周末补觉太多,周一生物钟就会“还以颜色”,引发白天极度不适。
4.老年人睡眠中养生
忙碌的日子过得飞快,可李阿姨发现她的睡眠越来越少。早先上班的时候,每天睡8小时都觉着睡不够,现在9点上床,3点4点就醒来,再也没有睡意。
陆游晚年作诗“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现代社会老年人寿命延长,生活质量提高,大多“容光焕发”,但老年人睡眠少一直都是客观事实,睡眠需求一般是5-7小时,这和老年人工作责任减轻,光照不足,代谢缓慢,以及相关激素分泌改变等因素有关。
5.睡眠问题的警示
李阿姨的老伴晚上8点半就上床,夜尿多,每天晚上都得起夜5-6次,早上3点准醒,夜深人静,辗转反侧,再也睡不着。白天时候一会一觉,经常“打盹”。李阿姨不禁怀疑老伴是不是得了啥病?到医院检查发现老伴患了糖尿病,经专业治疗和调整之后,夜尿和睡眠都有所好转。
上床早起床早,夜间醒来次数多,白天“打盹”都是老年人的睡眠特点,但凡事都有个范围和界限,“事出反常必有妖”,疾病是影响老年人睡眠质量的主要原因。
纵观人的一生,睡眠时长的需求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这是自然规律。了解规律,遵循规律,对睡眠的执念越少,睡得就越好。下一期,咱们聊聊神奇的人体体温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