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随着春季的来临,万物复苏,本应是春暖花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很多人却在白天哈欠连天,很容易就感到困乏。这固然有季节变换的原因,但更多人却是睡眠不足所致。很多人觉得自己睡眠时间已经很长,为什么还会睡眠不足呢?今天就来剖析一下睡眠的事情。
怎么样才算是良好的睡眠?这个是有一定标准的,简单来说有四点。第一是入睡很快,不存在入睡困难的问题。第二是睡眠程度深,不存在睡眠浅的问题,不会轻易被打断。第三是睡眠过程顺畅,起夜少,没有失眠多梦的问题。第四是睡醒后神清气爽、精力充沛,没有身体酸困疲乏、睡不饱等问题。
在以上四个标准之中,第四点是最重要的判断标准。也就是说,无论你的睡眠过程怎么样,只要你醒来后觉得体力和精神得到了良好的恢复,也就是身体和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休息,那么就可以算作是良好的睡眠。
很多人对于睡眠有着很深的误解,比如很多人对于睡眠时间有着很偏执的观念,一定要强迫自己每天睡够8小时,少一点或者多一点时间都不行。其实睡眠是否充足,更多的是与睡眠质量有关,虽然与睡眠时间也有关系,但并不能划上等号。
如果了解睡眠知识,那么你就会知道,睡眠是分周期的。每一个睡眠周期大概是90到分钟,分为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和快速动眼期等五个阶段。每个睡眠周期往复循环,成年人每晚要经历4到5个周期,才达到了休息的目的。
根据睡眠周期来计算,成年人的睡眠时间应该在6到9个小时,平均为7到8小时。虽然说多数成年人的睡眠时间应该在8小时,但我们不能根据睡眠时间来判断睡眠质量,因为很多人的睡眠时间超过了9小时,但醒来后依然神疲乏力;而有人每天只睡6小时,睡醒后却依然精力充沛。
这就是睡眠质量带来的差异。我们首先要清楚一个有效睡眠时间的概念,所谓有效睡眠时间就是指睡眠周期中深度睡眠的时间。一般来说,只要每晚的4到5个睡眠周期能够顺利地完成,深度睡眠的时间也就达到了4小时以上,就算获得了优质睡眠。
在夜间睡眠中,如果某个睡眠周期被打断,人体并不是从睡眠周期被打断的地方继续过度下去,而是从头开始,这样就会直接导致深度睡眠的时间不达标。另外,如果某个睡眠周期长时间停留在浅睡期,而无法顺利进入深睡期,那么深度睡眠的时间也会不达标。
由此可知,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有效睡眠时间,也就是深度睡眠的时间。换言之,如果在夜间睡眠中,每个睡眠周期都顺利过渡,那么只要睡6小时,就可以带来充足的高质量睡眠。如果有一个睡眠周期被打断,其它睡眠周期顺利进行,只要睡8个小时,也可以带来充足的睡眠。
但如果在夜间睡眠中,2个以上的睡眠周期被打断,那么很可能会睡不够,这种情况常见于起夜多或居住在闹市区的人。如果某些睡眠周期中长时间停留在浅睡期或快速动眼期,那么这个人的睡眠质量也会很差,即便睡了9个小时,有效睡眠时间其实也是很短的,这种情况典型的表现就是感觉整晚在做梦或感觉整晚在胡思乱想。
由此可知,追求高质量的睡眠,就要提高深度睡眠的时间。那么深度睡眠与什么有关呢,目前发现的因素有褪黑素和体温。而在白天多晒太阳、坚持进行户外有氧运动、晚上按时上床睡觉,就是确保夜间褪黑素正常分泌的关键。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就不用谈追求高质量的睡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