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癫疯办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40323/4359113.html凌晨两点,张清还没有睡意,趴在床上,滑动着手机屏幕,她兴致勃勃地想追完小说再睡,“白天一直在工作,晚上不放松一下,都感觉对不起自己。”张清已想不起自己晚上11点前睡觉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白天繁忙的工作,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觉得,夜晚才是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或是追剧追到眼睛酸痛,或是一直刷搞笑短视频,或是玩游戏玩到手机没电,哪怕困得厉害,也要撑着眼皮看看朋友圈。
越睡越晚,成了恶性循环,属于年轻人的睡眠时间越来越少。
夜太美,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不肯睡
近日,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喜临门中国睡眠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大数据为切入点,通过北京、上海、杭州等13个城市个样本的调查,洞悉睡眠问题背后的原因,解读典型人群的睡眠问题。
《报告》中显示,以00后、95后和9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睡眠问题越来越突出。69.3%的被调查年轻人表示23:00过后才会睡觉,34.8%的被调查年轻人入睡时间长,半小时内很难进入梦乡。此外,52.5%的被调查者主动加入熬夜大*。
都说熬夜伤身体,大家也懂熬夜后第二天更加困倦疲惫,还会带来皮肤受损、黑眼圈加重和记忆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但大多数年轻人依然乐此不疲。
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石慧指出,影响睡眠节律的因素,主要包括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客观来说,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农耕文明到互联网时代的变迁,人类的睡眠文化也随之发生变化,电子照明产品改变了传统的睡眠模式,人们的活动行为变得更加自由,无形中干扰了睡眠休息的节律。
美国历史学家A·罗杰·艾克奇在《白昼将近:旧时代的夜晚》一书中提出,进入工业时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物钟发生变化,电灯的出现“延长”了白昼,也改写了人们的时间观。
石慧说,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大城市快节奏的繁忙生活,让属于年轻人的私密空间越来越少,城市生存压力导致有焦虑情绪者人数逐渐攀升,这让不少年轻人选择通过推迟自己的入睡时间来换取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释放压力。
有人睡不着,有人不想睡
成女士是一位正在哺乳期的年轻职场妈妈。自从坐月子以来,成女士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休完产假后,回到工作岗位的她担心自己跟不上职场节奏,更加努力认真。工作和带娃的双重压力,让成女士渐渐难以入眠,“整天晕晕乎乎的,总是感觉不太清醒”。
《报告》中指出,失眠群体中,超过半数的人认为,情绪波动和生活压力是失眠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工作压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老师崔岱表示,睡眠状况与心理问题息息相关,沮丧、烦躁等焦虑情绪容易导致晚睡。
“每个人都会感到焦虑,适当的焦虑会激发前进的动力,但过度的焦虑或者长期的焦虑状态会影响睡眠,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崔岱说。
李劭璠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一名学生,痴迷游戏的她,几乎每晚都要叫上熟悉的朋友玩几把游戏。不玩游戏的时候,李劭璠也不会早睡。躺在床上,刷刷短视频,再看看漫画,“越睡越晚,越熬越嗨”。
睡前小时光似乎有了魔力,让人越来越欲罢不能。人们为什么会舍不得睡呢?
石慧解释说,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模拟日间的白光,它会干扰人体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在日间合成,当黑夜来临,人体的褪黑素开始分泌,睡前达到高峰促进睡眠的发生。手机蓝光会促使人体继续合成褪黑素,产生还在白天的“错觉”,抑制了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睡眠的启动。
“手机不同于电视,它的私密性能让年轻人在玩手机时不对身边的人产生干扰。”石慧认为,这种不打扰的行为就会造成自我纵容,让年轻人熬夜成瘾。
崔岱认为,五花八门的互联网产品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报告》显示,59%的人表示睡前一定会玩手机或者电脑,这项睡前活动远超其他娱乐活动。“互联网产品在设计时就以吸引用户为研发重点,自然而然就会根据受众喜好推送很多他们感兴趣又方便获取的内容,令受众忍不住沉迷其中,导致晚睡。”崔岱说。
拯救睡眠,从科学认知开始
许毅是一名视频剪辑师,因为工作的原因,他时不时就会加班到深夜。因为深知熬夜对身体的危害,许毅只能从别的方面补救。剪辑机旁放一杯养生茶,成了他的标配。
像许毅一样的年轻人绝不是少数,《报告》中指出,90后是朋克养生的一代,一边消耗身体,一边自救恶补成为常态。调查显示,线上搜索养生知识中,95后和90后共同占比超过50%。
石慧说,摄入一些对人体有益的健康物质是对身体有好处的,但是不能够抵消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年轻人还是需要养成健康的睡眠节律。
石慧曾在美国做过一个慢性睡眠剥夺实验。研究结果发现,没有正常节律的睡眠,大脑海马区的激活性就会减弱,睡眠剥夺潜在影响人的记忆力、情绪控制、免疫功能等诸多方面。
健康的睡眠节律应该如何培养?石慧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需要做到两方面,一是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状态,二是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
“偶尔睡不好觉,是正常现象,比如考前焦虑,睡不着觉,不要担心,短期失眠对人体不会产生任何损伤。若是因为偶尔睡不好觉,过度焦虑,便容易形成越焦虑越睡不着的恶性循环。”石慧建议,年轻人要保持平和的心态,理性认识坏情绪的存在,当情绪放松,自然就睡得好。
睡眠节律是一个逐渐养成的周期性过程,石慧建议,年轻人养成早起的好习惯,克制想要偷懒的欲望。每天7点定时起床,早起会帮助你养成早睡的好习惯。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养成健康的作息规律。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斯坦福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后鲜翾认为,舒适的睡眠环境能够改善睡眠质量。比如,有自适应能力的床垫根据仰睡或者侧睡等姿态自动调整,贴合人体曲线进行支撑,身体没有压迫感,呼吸道畅通,能让我们的身体在夜间休息时更加自在轻松,睡眠质量也会大大提升。
睡前不饱餐,不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洗个热水澡,泡泡脚,放下手机,听听舒缓的音乐,看看纸质书籍,做做腹式呼吸,这些小妙招也能帮助你尽快入眠。接下来,关灯,睡个好觉。
(实习生李欧维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