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新生儿都是不同的,但对新生儿的照顾却是相似的。爸爸妈妈早点知道一些育儿常识,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尽管是新手爸妈,只要避免以下的十个错误认知,也可轻轻松松带娃!
误区一:一定要比大人穿得多
新生儿对自身温度的调节能力没有成人强,而且身体的自我散热功能还不完善,因此宁可少穿,也不要多穿。标准就是:爸爸妈妈穿多少,就给宝宝穿多少,宁可少穿,也不要多穿。医学史上有很多新生儿过热致死的案例,但没有穿太少发生意外的例子。
误区二:和妈妈同床便于照顾
很多妈妈喜欢与新生儿同床共枕,方便夜里喂娃母乳。其实新生儿与妈妈同床危险多,因为宝宝自主活动意识较弱,妈妈母乳时万一睡着了,很容易造成新生儿呼吸不畅而窒息;新妈妈一般会身疲力竭,晚上睡得比较沉,一个翻身,不小心就可能压着宝宝。
误区三:睡觉需盖被子枕枕头
新生儿睡着后,一伸胳膊、一踢腿,被子可能会盖住嘴和鼻子,阻碍呼吸。而枕枕头也有危险,在两周岁前,他们平躺时身体与头部在一个水平线上(而成人则是头部低于身体),此时如果用枕头,头部将高于身体,不管多低多薄的枕头,都会对新生儿骨骼的发育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
误区四:半夜需要叫醒喂母乳
很多新生儿,白天每两小时母乳一次,晚上可以连续5-6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不吃。很多妈妈们担心宝宝肚子饿,叫醒他们喂母乳,其实晚上的睡眠比吃更重要。6个月之前,白天每两个小时母乳一次;而晚上的新生儿*疸比较重,每两小时叫醒小朋友喂一次;满月后,晚上每6个小时吃一次;两个半月,可以睡整觉12个小时了。
误区五:睡眠环境越安静越好
新生儿睡觉的背景环境是越吵越好,越吵他们睡得越香。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生活了九个月,早已习惯妈妈肚子里血液流动、心脏跳动、以及伴有其他的嘈杂音。离开妈妈的肚子,突然置身于安静的环境,反而会不适应。有一点背景音乐,更有利于宝宝的睡眠习惯养成,保证睡眠质量。
误区六:母乳宝贝不按需喂养
很多发达国家提倡母乳喂养,而且从医生、护士、以及孕期的各种课程中,对于母乳的指导思想都是按需喂养。何时饿了何时喂,宝宝有每小时母乳的经历,也有3-4小时不需要母乳的经历,母乳的频率完全取决于宝宝自己,不能硬性的规定。
误区七:婴儿也需要每天洗澡
新生儿宁可脏一点,洗澡过多会使皮肤干燥。有的小宝宝在满月前,都是用湿毛巾擦身;1-2个月是每周洗一次,不用沐浴露;2-3个月是每周一次,隔一周用一次沐浴露;3-5个月是每周两次,沐浴露是每周一次;5个月以后每天洗澡,沐浴露每周一次;两周岁时每天的洗澡也不一定要用淋浴露。
误区八:未满月婴儿不可外出
很多爸妈、老人认为,小婴儿未满月不可外出。其实在出院的第三天和第二周,妈妈就可以带着宝宝外出了。两周后,可以推着宝宝在家周围的公园散步,不但有利妈妈产后的恢复,也有利于baby呼吸新鲜的空气。
误区九:哭泣即是要喂或要抱
美国儿医的观点是:小婴儿哭泣,可能是饿了,也可能是想妈妈的怀抱了,但更多的可能是“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或者是有其它的需求,如尿片脏了,身体冷或热了,妈妈们要慢慢摸索宝宝哭泣的原因。
误区十:包裹太紧肯定不舒服
对于新生儿来说,他们被包裹得越紧,会越觉得安全和舒服。如果晚上把宝宝象粽子一样包裹得紧紧的,小朋友睡得就会很踏实。反之,小朋友不但频繁地惊醒,而且睡眠会很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