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睡眠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为什么说8小时睡眠论是骗人的50岁以
TUhjnbcbe - 2023/1/18 20:40:00

睡眠是人们维持生活、代谢和健康的必需和刚需,一个人从新生儿到80岁老人,睡眠时间估算在26年左右,约占三分之一的寿命长度。

睡眠的轨迹通常如下:

婴儿期:想睡就睡,随心所欲,随时随地,出现一个词叫“婴儿般的睡眠”。

少儿期:通常精力旺盛,在父母的诱导教育下不情愿地入睡,早早醒来。

青年期:不少人玩心重,熬夜多,很晚才睡,习惯赖床,睡眠通常不规律。

中年期:被工作和房贷、车贷、老人小孩等杂事琐事所困,经常睡不好,不得不起床。

老年期:睡得早,睡眠浅,睡的时间短,半夜起床数次,睡多了觉得不舒服。

去年3月中旬,我国《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约有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主要是中老年、中青年群体。那么,每天睡多少合适?睡眠质量是用什么衡量的?作为中老年人,50岁以后要怎么睡?

在我们身边,很多人都听说过“8小时睡眠论”,也就是每天睡满8小时,才是合格的睡眠,影响了很多人。大量养生类书籍把“8小时睡眠”作为一个硬指标,以此推算什么时候入睡,什么时候起床。

“8小时睡眠论”是怎么来的?有没有理论依据和科学分析支撑?搞清楚这个才有探讨的意义。

其实,8小时睡眠论是一百多年前,工人阶级和资本家在斗争中,炮制出来的数据,也可以看成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所以,数据并不可全信,也不够科学,睡眠时间要因人而异。

在19世纪中后期,欧洲资本家强制产业工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没有休息日,工人群体非常疲劳,为争取合法权益,提出每天至少睡足8小时的倡议,工人们历经数十年反复抗争,终于换来了“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闲、八小时睡眠”的胜利成果,而且有了每周的双休日。

随着资本在全球的扩张,以及产业工人的宣传,使得8小时睡眠逐步广为人知,成为一个标准的生活尺度,起初为了争取权益想出来的招数,慢慢流传开来。

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睡眠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

有的人是“超人”,每天只需睡4—5小时,仍能精神饱满,如英国前首相、已故的撒切尔夫人。

有的人是“睡眠超长”,每天至少睡10小时以上,如百米飞人博尔特、我国冬奥选手谷爱凌等。

在我们身边,有的人习惯早睡早起,每晚10点前入睡,早上5点起床。有的人则是凌晨2、3点才睡下,上午10点起床,如果让他们改变生活习惯,会非常不适应。

研究发现,人不管睡多长时间,只要睡醒后,头脑清醒、身体轻便、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就是睡眠状况还不错。

科学家们反复研究证实,人的睡眠周期有4个阶段,每个周期约90分钟:

1、半睡半醒状态,又叫瞌睡状态。

2、浅睡眠状态,此时很容易惊醒。

3、深度睡眠状态,身体处于修复调整阶段。

4、快速眼动睡眠状态,这时会做梦。

所以,我们通常以90分钟作为一个睡眠的基本单元,有的人3—4个周期,身体就得到了休整和修复,有的人要6个以上才能完成,但通常周期不宜打乱,否则人就容易陷入失眠和焦虑中。

人过了50岁,身体机能是逐步下降的,随着年龄增大,睡眠时间会缩短,表现在睡得少,起得早,午睡时间短甚至不睡,而且起床不拖沓,很少赖床。其原因如下:

1、新陈代谢变慢了,睡眠状态进入就缓慢。

2、大脑松果体萎缩,系统退化,所以睡眠不充足,易醒。

3、肝、肺、肾、膀胱等功能的衰退,会起夜,之后难以睡着。

4、褪黑素分泌减少,使睡眠时间减少,年纪越大分泌越少。

所以,从总体上看,50岁以后,通常睡6.5—9个小时较为科学,这其中又分为2个阶段:

50—65岁的中老年人,睡7—9个小时。

65岁以上,睡6.5—8小时。

良好的睡眠周期有赖于睡眠质量,睡眠质量离不开助眠方法。50岁以后,睡眠要注意几个方法:

1、睡前不要激动,也不能精神紧张,不要乱吃睡眠药物。

2、戒除睡前吃东西的习惯,尤其是茶和咖啡。

3、打造无电子产品、无光线干扰的卧室环境。

4、白天可多晒太阳,到点睡觉了就躺床上,不要磨蹭。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说8小时睡眠论是骗人的50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