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睡眠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研究证明睡眠质量与大脑成熟有关,娃做梦频
TUhjnbcbe - 2023/2/20 19:16:00

晚上吃完饭后,两岁的小宝在客厅里跑来跑去。宝妈一再叮嘱小宝刚吃饭,不要这么跑,可孩子玩得高兴,完全听不进去。洗澡的时候还把水洒得到处都是。宝妈本想着终于上床了,可以安静了。天不遂人愿,小宝又开始在床上蹦跶,等到完全睡熟已经深夜11点了。

谁知半夜宝妈在睡梦中,却突然听到小宝说“妈妈,别关灯”,一看手机是凌晨两点,回头看看娃,却在熟睡中。原来是孩子说梦话了,可是这么小的宝宝,怎么会说梦话呢?

多数家长都会奇怪,才两三岁的宝宝,几乎每晚都会做梦。甚至有人会觉得做梦是因为心思重,说明孩子比较“早熟”。那到底孩子晚上做梦和“早熟”有没有关系呢?

做梦和早熟是否有关系

《婴儿睡眠百科全书》指出,说梦话、梦游等现象,和儿童大脑尚未发育成熟、大脑皮层抑制功能不足有关。

目前为止,尚未有科学研究,证明宝宝晚上做梦说梦话和早熟有关。孩子会做梦,即使是小宝宝也一样。如果孩子在睡前进行了剧烈运动或不规律饮食,在入睡后,由于大脑皮层并未完全抑制。再加上睡眠时身体内外的各种刺激或者大脑里有残留的外界刺激,就会在脑海中形成各种奇幻的情景,被称之为:梦境。因此宝宝做梦与否,甚至是说梦话,都和孩子这一天中的活动量、饮食有关,并不是“早熟”。

大宝有时候也会说梦话,有时是含糊不清的,有时是一个词,一句话。但确实是和睡觉前发生的事情有关,记得有一次他送了一个玩具生日蛋糕给表弟家的宝宝,走了以后又后悔了,想要回来。为此很不开心,在车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回家后也没醒,但是突然说:“妈妈,就送给妹妹吧”,然后又睡着了。

做梦对大脑的影响

经过大量的研究证明:睡眠时做梦与脑的成熟,心理机能的发生、发展具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宝宝做梦时表现出的一些现象,比如说梦话、叫喊,甚至是夜游等,都是因为大脑神经细胞中主管语言和动作部分的活动而引起的,这在一般情况下都是正常的。

但宝宝经常说梦话是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因此,宝爸宝妈们需要了解孩子说梦话的原因,帮助宝宝建立一个健康的睡眠。

0-3岁是大脑发育的*金期。这个阶段脑神经细胞分裂增长加快,会完成孩子80%左右的大脑发育。

如何提高孩子的睡眠质量

睡眠质量是影响孩子正常发育的要素之一.所以,在这个阶段,家长必须给孩子创造高质量的睡眠条件。以免影响孩子大脑的正常发育,那么该从哪些方面让娃有个更好的睡眠呢?

首先,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食物以清淡为主。孩子在发育过程中,肠胃功能尚不健全,如果暴饮暴食或者吃一些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容易给他的肠胃造成负担,轻则消化不良,严重的话可能会造成腹泻。食物清淡的话,入睡时内在的刺激减少,睡眠质量也会提高(切记在睡觉前禁止咖啡、可乐、茶水、巧克力等,清淡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其次,保证充足的睡眠:晚上9点入睡,睡够10小时。科学表明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充足的睡眠时长会促进孩子健康成长。21点后,身体开始进入“排*期”,比如21点~23点是淋巴系统排*时间,23点—凌晨1点是肝排*时间等等。虽然很多家长都知道这一点,但是要做到却很难。

早点入睡才能让孩子大脑得到“休息”,促进身体各项机能成长。而充足的睡眠时间能加强孩子的记忆力,以及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

最后,适当户外活动,但要减少剧烈运动。适当的户外活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身体,对孩子的大脑的发育也有帮助。比如可以教娃攀爬,手抓,跑,跳等,但在入睡前,不要剧烈运动。

一方面是安全考虑,另一方面剧烈运动容易让孩子加快血液循环,造成孩子异常兴奋,睡眠不踏实、充足。当然也容易让孩子产生梦境,降低孩子的睡眠质量,所以家长们尽量避免让孩子剧烈运动。可以陪宝宝做一些安静有助于睡眠的活动。

凌晨妈妈来叨叨:

孩子是每个家长的“亲疙瘩”,他的成长过程牵动着每个家庭,自然就会出现晚上爱做梦的孩子“早熟”这种“杞人忧天”的想法,希望家长能正确认识和对待,以免真的影响到孩子大脑的发育。

一位凌晨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心,点滴都是我带俩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带给您一点帮助!

往期精彩内容推荐:

哺乳期为何会频繁堵奶,堵奶患乳腺炎后,是要回乳还是继续喂奶

新生儿喂养难题:“一奶就睡”,叫醒还是满足?分情况应对更轻松

19个月还不会说话?先别急认定语言发育迟缓,孩子语言发展有特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研究证明睡眠质量与大脑成熟有关,娃做梦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