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早起身体好"这句话的确是我们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常见格言。它传达了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身体维持正常的生物钟节律,促进健康的睡眠和充沛的精力。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身体更抵抗疾病和感染。
尽管这句格言已经被广泛传播,但每个人的身体和生活方式都是不同的,所以有些人可能需要更多或更少的睡眠时间。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并坚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可如今却出现了不同的说法。
“睡的越早,死得越早”,有科学依据吗?
答案:并不是。
其实在年11月份,欧洲心脏学会旗下的期刊《EuropeanHeartJournalDigitalHealth》就刊登过一项研究中,这是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等研究团队发现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最佳“入睡时间”。
一个人睡早了或者是睡太晚,都会存在健康风险,晚上22:00~2:00是人体心血管疾病风险最小的时候,所以太早或者是太晚睡觉都会无形之中增加患病的风险,有的人到了凌晨一两点才入睡,患病风险相对更高,所以这里所说的时间是当地时间,对于这个问题,国内外很多专家都进行过研究。
美国就曾经对50岁到70岁人群进行为期7年的跟踪研究研究发现50岁的人睡眠时间在7个小时左右,要比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的人患中风风险降低60%。
睡眠时间保持在7小时左右,要比睡眠时间在6小时左右患心血管疾病风险低很多,这也足以证明50岁的人最佳睡眠时间并不是6~7小时同时不要超过9小时。
那么,最佳的睡眠时间是几点?
最佳的睡眠时间并没有固定的准则,因为每个人的生理需要和日常作息不同。一般来说,大多数成年人需要每晚7到9小时的睡眠,而青少年和年轻人可能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
当谈到具体的睡眠时间时,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但是,从晚上10点到早上6点的时间段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睡眠时间区间。这是因为晚上10点到凌晨2点之间的睡眠时间对于身体的恢复和修复至关重要,而凌晨2点到早上6点之间的睡眠时间则有助于大脑和身体的新陈代谢。
是否符合这一时间区间取决于个人的日常作息和习惯。最重要的是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并在早上起床。这有助于稳定生物钟并提供更健康和高效的睡眠。
需要注意的是,个人的工作时间、社交活动或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睡眠时间,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安排合适的睡眠时间。
早起比熬夜的危害,还要大?
早起和熬夜对健康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但可以说早起比熬夜的危害稍微较低一些。
熬夜会扰乱正常的睡眠节律,导致睡眠不足。长期熬夜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免疫系统受损等。熬夜还会导致大脑功能下降、精神状态不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相比之下,早起虽然可能会使人感到短期的疲劳或困倦,但早起有助于保持正常的生物钟,提高大脑和身体的活跃度。早起还可以让人有更多时间开始一天的活动,例如锻炼、吃早餐、规划日程等,有利于提升生产力和心理健康。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早起也需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作为支撑。如果早起导致缺乏充足的睡眠,长期积累下来也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重要的是在保证足够睡眠的前提下尽量早起,而不是通过短缺睡眠时间来实现早起。
这些食物能改善睡眠
坚果:坚果富含镁和蛋白质,这些成分有助于放松肌肉和提高睡眠质量。尤其是杏仁和核桃被认为是改善睡眠的好选择。
香蕉:香蕉富含镁和维生素B6,它们有助于在睡前合成血清素和褪黑素,这是维持睡眠的重要激素。
燕麦:燕麦富含血糖稳定的复杂碳水化合物,这可以帮助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并提供持久的能量,有助于防止夜间醒来。
樱桃汁:樱桃汁是天然的褪黑素来源,它能帮助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并改善睡眠质量。
绿叶蔬菜:像菠菜、羽衣甘蓝和莴苣这样的绿叶蔬菜富含镁和钙,它们可以帮助放松神经系统,促进睡眠。
红枣:红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和镁,这些物质对于提高睡眠质量非常有益。
低脂牛奶或豆奶:牛奶富含色氨酸和钙,这两种物质对于提高睡眠质量有益。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身体对食物的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你有特定的食物过敏或不耐受,应避免或咨询医生。此外,饮食改善睡眠只是改善睡眠质量的一部分,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和优化环境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