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3/11/8 18:13:00
作者l沐子新你好,我是沐子新,今天聊聊关于产品销售模式的演化,看到了太多为产品销售而努力的厂家、代理商和母婴店老板,今天分享我对商品销售模式经济的一点启发,希望对你有帮助。1产品销售利润最大的红利期你经历了吗?80年代我记得小的时候,大概85年左右,当时我们还住在西北,我爸爸专门去外地学了做啤酒的技术,准备在家乡尝试着做点小生意,可是因为当时*策的原因,不允许私人做商品,更不能销售,没办法,我爸爸只有放弃。90年代后来大一点,我转学到了内地,读书毕业,认识了一位做服装批发的老板,他是广东人,初中毕业,本来是在工地上班,开挖掘机。因为他是广东人,有先天的进货优势。做得生意很简单,就是把服装从广东运到西南最大的批发市场荷花池,批发给各个地方开服装店的老板,从5个平方的小店做到多平方的展示厅,加盟店一度达到多家。这个老板曾经很自豪的跟我说,99年的时候,我每天的日收入就达到了元以上。当然再后来就不用说了,这位只会做批发生意的老板现在资产过亿,万达广场的办公楼整整买了2层。时势造英雄为什么我爸爸在80年代的时候,做产品没有做起来呢?很简单,当时的环境和*策有要求,这个是客观事实,无法改变。为什么我认识的这个老板能够在90年代不需要很厉害的技术,仅仅就是一个低买高卖的模式就能做到资产过亿呢?这就是商品销售的红利期,你只需要上船,就能像火箭一样带着你飞。90年代有几个特征:第一是经济开放,国家鼓励大量的人自主创业、发展,胆子大的人都下海淘金,胆子小的人还在守着铁饭碗。第二是物资缺乏,那时候在广东、浙江等沿海一带的工厂大量兴起,全国人民都需要各种商品,商品需求量大,有人生产就一定有人买。第三是美好生活的诉求,那时候有很多人开始追时髦,之前穿着款式简单、色彩单一,文化娱乐行业开始启蒙,很多年轻人对美的追求,好看的发夹、时髦的服装都是人们对美的诉求。这些客观的、主观的诉求制造了一个庞大的商品需求经济,如果你在90年代开始做小买卖,只要商品不差,做个10年、8年身价有个几十上百万是很简单的事情。这里我叫做商品供不应求销售经济。02你不改变,我逼你变!还是说我爸爸吧,因为啤酒没办法做,只有转向做其他生意,当时我们在北方居住,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小院子,可以自己种点蔬菜来卖,我爸爸是一个思维比较活络的人。有一年他去种子市场发现了一种粗杆的芹菜,去菜市场做了调查,发现芹菜卖得人很少,而且芹菜的品相也不好,都是一些很细的小芹菜,他就大胆购买了种子,在自家小院子全部种上芹菜,那一年秋天,我爸把芹菜弄到菜市场零售,那年卖芹菜差不多赚了近1万块钱。我爸信心十足,到了第二年继续种芹菜,这时候我们家邻居也开始跟着我爸一起种,第二年卖芹菜的收入还是可观,到了第三年,收入开始下滑,第四年略有盈利。第五年,我爸放弃了种芹菜。是什么原因让我爸放弃了呢?这里要说的一个词叫跟风效应。一个好产品刚开始供不应求,到后来大家都觉得这个产品赚钱,大家都跟风去做,产品出现了供大于求,为了尽快把产品卖出去,大家都选择降价获得更多的顾客,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利润越来越薄,最后入不敷出,只能放弃这个产品。90年-年从90年代工厂大量兴起到年这个阶段,生产了大量的产品,从产品需求到产品过剩,淘宝那个时候的兴起顺应了趋势,能够满足消费者比价,谁家便宜我买谁家的,品牌商都在供应产品,为了销售的更多,开始比价格,打价格战开始盛行。这里我叫做商品价格战销售经济。03比不了价格,我拿什么和你拼?再谈谈我认识的那个老板吧,年左右,整体销售开始下滑,高管人员开始波动,当然饿死的骆驼比马大,幸好这个老板家大业大。面对这种情况,他立即做了2个重大的调整。第一是加强了网上的销售,从淘宝小店到天猫商城、京东旗舰店、各类网商销售平台大批量的上产品,加强产品的销售渠道多元化,建立自己的品牌,打造自己的产品,销售额稳步增长。第二是找专业的各种培训机构,加强团队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的素养,这些销售人员走访市场,加强与各个加盟店之间的联系,提高门店产品的占有率,提升门店导购的销售技巧等等方式,稳住了销售不再下滑。我们看看他为什么要做第二步?第二步就是做服务,通过大量的人员下到市场,面对面去教门店老板店面整体形象打造、人员管理、销售策略、促销活动、激励*策等等,都是在产品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服务模式。年-年产品打到价格战,已经是两败俱伤的结果,谁也不愿意看到,做为门店加盟商更愿意看到谁能给自己带来更好的服务、更好的营销思路,产品只要质量没有问题,卖谁的都一样,谁能帮我把产品卖出去,我就卖谁的。这里我叫做商品服务销售经济。04接下来即将发生什么?最近我接触到一个创意产品,叫防踢被枕框,主要为了解决3岁以内的孩子踢被子和3岁以上孩子分床,妈妈担心踢被子着凉而不能及时盖被子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了妈妈晚上睡觉隔2-3个小时起床给孩子盖被子,晚上睡眠不足,就会严重影响到第二天的工作状态,用了这个产品妈妈就可以安心睡眠。让我感兴趣的不仅是他们的产品,他们还做了一件与众不同的营销方式,是什么方式呢?叫美妈21天睡眠计划,简单说就是产品可以用押金的方式领取,21天以后只要产品没有损坏和丢失,如果顾客觉得满意,押金就当购买的费用,如果不满意,就退产品,公司退押金。这样对很多顾客都有吸引力,相当于免费使用21天,21天完全可以体验产品的好坏,不满意就退,没有任何压力。除了体验还是体验同样还有一家公司做骆驼奶,骆驼奶因为它得稀缺,产量少称为奶制品里的软*金,功效也非常的好,从孕妇提高免疫力、孩子加强身体生长、到老人慢性病的康复调理,能够极大地帮助这类人群的健康需求。他们公司的营销模式也是通过给门店老板,给顾客免费体验1个月,并且让老板和顾客写试用反馈信息,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的方式把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产品只有赋予在人身上才能说话,体验是最真实的感知,好与坏,直接见分晓,品牌方也不需要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种产品先体验后购买的方式正在兴起。同样市场的演化不会因为你是大佬而妥协,阿里、京东、苏宁以及各类网上销售排名靠前的平台逐步走到线下,开启实体店模式,通过线上的产品快速接触到消费者,然后引导消费者到店进行产品体验。可以说是线上和线下的有效结合,也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互联网可以让消费者快速比价,但虚拟的销售,无法给用户更好的体验,走到线下可以获得用户更好的认知、感受、互动、体会,这些都是从顾客的角度出发,体验式经济开始诞生,这也是产品销售演化的结果,大佬们的改变也是顺势而为。这里我叫做商品体验式销售经济。05这才是最残酷的玩法!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商品供不应求经济+商品价格战经济+商品服务销售经济+商品体验式销售经济这是商品销售趋势的演化和迭代。但我更认为这是产品销售方式的叠加,最开始只是简单的卖产品,到后来加上了服务、体验,无形中给厂家和门店增加了各种成本。这可能是弊端,但这是不得已而为之,这就是趋势,你不做,有人会做,你不做,你的竞争对手会做。那抛开弊端,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通过给顾客提供大量的服务和体验,逐步形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客户群体,再演化就会变成忠实的顾客,再演化就变成了忠实的粉丝,这就变成了粉丝经济。往往到了这个阶段,就是高手在比武,谁能获得自己的忠实顾客,谁就能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但是现实是什么样的呢?因为门店老板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为老板的思维局限等原因,基本上建立的客户群体往往得不到升华,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我咨询过很多母婴老板,都有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