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卫企吐心声
用工成本两年增二成
由于目前还未真正进入生产旺季,借助老乡带老乡、多出外参加招聘会、涨薪酬等手段,陶瓷企业目前用工缺口处于正常范围,多体现在一线普通工人上,行业平均在5%到10%的用工缺口,即有十个人的用工需求岗位,可能存在缺半个人到一个人。
陶瓷企业近日打出的招聘广告显示,一线工人招聘进入尾声,少数企业个别一线岗位还存在缺工,大企业方面则是在储备一线熟手工,以应战5、6月份的行业生产旺季。而大企业在招工方面,相比中小企业,岗位设置上更为专业,如设计助理、产品开发专员等技术岗位有更大需求。
有80%的企业认为,今年人才市场形势还不是最严峻,经过这几年的经验积累,企业方一般会选择在春节前就公布相应的薪酬安排计划,做出相应涨薪承诺以吸引工人回流佛山。据了解,多家陶瓷企业的工人流动率在10%到25%之间,部分大企业控制在5%以下。
在用工成本上,多家企业估算,比较2008年,有20%以上的增长,主要表现在用工最多的一线员工岗位工资这两年大幅提升,简单的分拣流水工,行业平均工资在2000元左右。企业成本经上,人力资源成本的上涨与原材料上涨对总成本上涨的贡献率上,原材料上涨占据主要因素,但用工成本上涨也日渐体现出其影响。有企业估算,去年原材料与用工成本上涨幅度在7%到10%。
蒙娜丽莎陶瓷有限公司董事张旗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由于产业转移,一下子把生产线迁到另外的地方,而在搬迁中,较多企业都反馈存在一定难度,承诺再高工资,甚至给相应的路费补助,也还是没吸引力。
为何出现异地高薪没吸引力的情况?张旗康分析,佛山陶瓷产业配套链最完整,佛山当属生活配套较完善的城市,对劳动力市场还是较有吸引力的。 虽然佛山市陶瓷行业工资水平与周边江门、清远水平相差不大,甚至这两年还出现清远、江门等地工资高过佛山,但比起工资,工人越来越意识到个人问题,一般的工业园区都过于偏远,工人也会考虑相应的配套问题,逛街购物、周边学校、医疗设施配套、娱乐配套方不方便。也有工人认为,在大城市中工作,可以获得再受教育的机会,如读夜校提升自我,以适应社会进一步的转型需要。
雅士高夫董事长陈彦斌称,在国际上,受现代化、自动化程度高的直接影响,陶瓷行业用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是较小的,在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上,远远不如创新、研发等资本及技术要素的投入。
自然的陶董事长陈焯佑表示,比较纺织、制鞋、五金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陶瓷人力成本并不占很大成本,在设备硬件投入上,前两三年是设备更新密集期,接下来的几年,将进入稳定期,企业或在研发创新、营销渠道建设上投入更大。
蒙娜丽莎陶瓷董事张旗康说,事实上,人力成本只占陶瓷企业营销总收入的七八个百分点,而材料与设备的成本占到企业年销售收入的20%。这几年来,这个行业飞速发展离不开工人的辛勤付出,相应的薪酬待遇的提高并不会占到成本支出很大比例,而是十分有必要的。
产业转移的过程必定是从沿海到次发达地区再到欠发达地区。佛山陶瓷产业转移也是如此,先是石湾到南庄,再到次发达地区的肇庆等地,现在再转移到内地欠发达地区。陈焯佑称,很多企业认为转移后,到次发达地区可以获得低廉的劳动力的算盘算是打空了。自然的陶早在2001年就在四川有投资设厂,陈焯佑称, 当年,内地的劳动力价值的确比沿海要低,一线产业工月收入在800到900元之间,但经过三四年时间,就涨到与珠三角相差不多的水平上来,特别这几年,产业转承地用工需求大增,为招到熟练工人,工资还反倒有高过佛山的趋势。
陈彦斌称,陶瓷这个行业繁衍能力过强,有创新能力的企业重金开发出来新产品,行业中的低端马上跟风模仿,这几年的产业转移,虽然将产能放到外地去释放,但是对全行业来讲,大路货的中低档产品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与恶性竞争。
几年来,陶瓷产业转移得轰轰烈烈,很多迁到外地的企业一下就上马十来条生产线,企业产品又定位走中低端,产品没特色,没竞争力,通过低价抢夺市场。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反映,行业洗牌在即, 用工成本上涨,原材料成本飞升,反倾销重棒下,聚集过多产能的行业中低档必定撑不下去。
最近又有一批陶瓷生产厂家倒闭。这都将给行业用工带来相应变化。 相应的,成本的增长,或会给陶瓷产业带来新的一轮涨价风。
受国家房地产*策、信贷缩紧*策的影响,有部分陶瓷企业家显得担忧。广东蒙娜丽莎陶瓷有限公司董事张旗康透露,目前企业在佛山的生产线开窑一半,较去年同期的七成要低。相应的欧文莱负责人力资源工作的王经理也称,目前仍难以预测今年缺工的情况,要等四五月份,视企业预测市场走势情况安排生产线后,才最终明晰。
一行业人士预测,陶瓷企业的用工难门槛一般不在春节后,而是会在6月份来临。陶瓷各种工种对体力强度要求高, 我们观察过,行业中,有些超重体力活,在夏天不愿意干。到夏天可能会流失一部分工人,选择流动到电子家电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