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萍仁济麻醉科普收录于话题#科普资讯2个#麻醉42个#超声1个
谈起超声,很多人认为就是体检时超声科医生用来看看肝脏胆囊的B超或者产妇做孕产检查的三维彩超吧。
随着超声应用软件、成像技术的发展与便携式、微型化设备的出现,超声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内科、外科医生辅助诊断疾病的手段,而是更多应用于麻醉、疼痛和重症领域,成为围术期临床医生的“第三只眼”。那么,“眼睛”到底怎么发挥他的作用,帮助麻醉科医生处理手术住院期间的问题呢?
超声波,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超过正常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显示特定图像,帮助医生判断疾病,因此不仅仅局限于超声科医生使用。在整个手术周期中,我们麻醉医生会使用到各种不同的探头:有高频的,低频的;也有放在体表或是经口的。
案例分享
89岁的起夜上厕所不小心摔倒,整晚疼得茶饭不思,彻夜难眠。第医院创伤科就诊,诊断“股骨颈骨折”急诊住院。大强平时身体情况也一般,常年口服降压、降糖药、之前做过胆囊手术和冠状动脉支架微创手术。大强被赶紧收入住院,需要马上做髋关节置换。
急诊进入手术室,大强躺在手术台上,痛苦不堪。麻醉医生和家属进行沟通后,快速简单的评估后进行麻醉准备工作。
我痛得受不了。你们别动我!
苏大爷,您坚持一下。我们给您神经周围打一针局部麻药哈,您就不疼了啊。
在麻醉药的作用下,苏大爷昏昏欲睡,三下五除二,小麻花成功的为苏大强进行了急性疼痛管理,在超声的帮助下做了覆盖大腿前侧区域的神经麻醉(专业术语:神经阻滞),让支配骨折区域的疼痛感觉消失。苏大爷这才好受很多。
苏大强平时合并症比较多,又曾冠脉支架手术,此次又是急诊手术,许多必要的化验和拍片检查都还没有完善,病人状态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一一完善这些检查。所以为了了解苏大强的心脏状态,小麻花拿出专门做心脏的探头(专业俗称TEE检查)。小麻花在心口指定的心脏超声位置,进行检查,发现苏大强心脏跳动确实不够强劲,血流方向也不正常,肺动脉压力也比较高。小麻花立即给予了减轻舒缓心脏负担的静脉药物,让心脏安全顺利度过手术的刺激。
因为一早6点喝过ml左右牛奶,麻醉医生拿出探头,给大强做了一个胃部超声。胃内食物已经基本排空,误吸风险就大大降低,这样上麻醉就放心多了。
紧接着,小麻花用超声帮助苏大爷开放了头颈部的深部血管和前臂的动脉穿刺监测持续的动脉血压。两个操作可谓是雷厉风行,一针见血。
大爷在接受个体化的急性疼痛管理之后,不适大为改观,小麻花给大爷接着实施了超声引导下的大腿后侧区域的神经麻醉一系列的操作使得麻醉完善后,大爷手术才就能顺利进行。
哈哈,这个问题老粉肯定知道。有一期内容专门科普了B超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浅睡眠下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是高龄老年骨折病人的福音。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项目
健康科普项目
(项目编号:21DZ2315)
原标题:《医生的第三只眼:围术期超声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