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大脑定期更新和自我保护的生理过程,身体的各部分机能处于被抑制的状态,这是一个积累和恢复能量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人的生命就会逐渐衰减,直至死亡。剥夺人的睡眠会导致精神疲劳、判断力下降、学习能力受损、偏头痛和癫痫的风险增加。
国外Science刊登了一个完全剥夺睡眠的实验,实验人员可以通过监视脑电状态判断人或动物是否在睡觉,将两只老鼠饲养在一个转轮装置中,同时检测它们的脑电,当检测到老鼠的脑电进入到睡眠状态时,转轮开始转动,强迫老鼠随着转轮一起转动,期间这只可怜的耗子睡眠完全被剥夺,而对照组的老鼠可以间断的睡一睡,但是走过的距离相同。
这只完全被剥夺睡眠的老鼠吃得越来越多,体重却越来越轻,后来开始体温紊乱,表现出很强的heat-seekingbehavior,最后,它死了(对照老鼠还活着)。
在分享几个关于睡觉方面的问题
1、每天睡几个小时比较合适?
这个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7~9小时,对大部分成年人来说是比较科学的睡眠时长,但是这不代表对所有人都适用。体质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环境不一样都会导致个体方面的差异。有的人睡4--5个小时,白天仍然精神饱满;有的人睡满8小时,白天还是面露疲惫。
这张年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的图片也许可以给你一个标准。
2、睡少了,睡多了好不好?
都不好。睡眠是为了让人身体得到放松和恢复的,少睡和多睡都会使得生理节律混乱损坏身体机能,至少是激素和内分泌的失常。
3、为什么时差难以调整?
因为人的身体有一个内在的生物钟,是长时间形成的生理反应,昼夜睡眠只是其中的一种,并非是环境一变,生物钟马上就会跟着变化。所以尽管可以努力去调整睡眠时间,但这些生理指标是在随着外界环境一点点的同步中,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
4、如何改善睡眠质量?
人的睡眠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呼吸和频率轻微下降
第二阶段:大脑逐渐将其清醒时的活动停止掉,但也最容易被惊醒(上课睡觉时大部分是这个阶段被叫醒的)
第三、第四阶段(熟睡):脑电波频率降到了最低,血管开始扩张。
第五阶段(快速动眼阶段):也被称为REM睡眠,当处于这个睡眠阶段时,我们的眼球以非常快的速度向各方向运动,反常的是,我们的脑电波会迅速增增加,做梦绝大部分也是在这个阶段。
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到,熟睡阶段(3-4)占比是最高的,这时候梦很少。到六小时之后,就几乎是REM睡眠了,也就是狂做梦的阶段。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提高第三、第四阶段的时间呢?
在我们体内的生物钟里,最重要的就是体温节律。
周期性的体温上升、下降可以引导大脑的工作状态,体温升高时,我们会感觉更清醒;体温下降时,我们会想打瞌睡。
所以释放的运动对睡眠时非常有帮助的,锻炼能让你在一天结束时体温更迅速地下降,然后更长时间地保持更低的温度。这能保证你能睡得更熟。
睡前泡脚也是一个好办法,水温始终保持43度左右,泡到身体微微出汗即可,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