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睡眠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胡鑫宇真实死因公布录音笔内容曝光,遗言
TUhjnbcbe - 2024/7/8 16:33:00

历时天的胡鑫宇失踪案,终于尘埃落定。

今天上午,胡鑫宇案件新闻发布会,如约举行。

发布会详细通报了胡鑫宇案的各种细节。

如果没猜错的话,这应该也是胡鑫宇案的最后一次发布会。

至于大家最关心的,胡鑫宇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

通报也给出了准确及肯定的回答:

是自缢死亡。

这个结果可能很多人难以接受,毕竟这起案件有太多扑朔迷离的地方。

一个15岁的孩子,为什么开学仅一个月后就自杀?

他是如何在生前躲过所有监控?

又在死后躲过层层搜索?

他是如何进入戒备森严的粮仓?

尸体没发现就算了,为什么尸臭也没人闻到?

尸体是否存在器官缺失?

录音笔里到底有什么?

……

所有大家关心的疑点,如今都有了解答。

01

内容很多,我给大家简单梳理一下:

首先,是大家最关心的尸检情况。

尸体骨骼完整,各脏器无缺失,且体内均未检出农药、鼠药、安眠镇静类成分。

这说明,此前网上流传的挖器官、投毒、化学分尸,均为谣言。

其次,大家最关心的录音笔,音频内容也已公布。

10月14日17时40分,也就是胡鑫宇失踪当下午,他曾两次上宿舍天台5楼,试图跳楼自杀。

在录音中他说到:

“真站到这里,反倒是有点紧张了,心脏在狂跳。

如果真跳下去了,会怎样?不确定,跳下去了,应该也没人发现……”

这条录音,清晰表达了他的自杀意愿。

第三、为什么胡鑫宇下落多天后才发现?

官方给出了解释,也承认了搜救工作的不足:

胡某宇的尸体缢吊地点,位于粮库院内约平方米树林区域内。

官方先后4次对粮库进行走访搜寻,但未搜寻到位。

第四、也是大家一直质疑的,两根鞋带是否能承载多斤的重量这么久?

经鉴定,胡鑫宇自缢所用的鞋带为涤纶材质,不易腐,最大承重量为85公斤。

此外,尸体腐败后水分丢失、体重变轻,延长了鞋带的承重时间,所以没有发生断裂。

至此,朔迷离的胡鑫宇失踪案,终于真相大白。

02

相信很多人看了这份通报,还有一个最大的疑问,那就是:

既然选择自杀,为什么胡鑫宇要费尽心机逃出学校,去遍布荆棘、人迹罕至的山上自杀?

而不是直接在学校或宿舍自尽?

通报里没有说。

但我想,也许只是善良的孩子,在结束生命时,不希望自己的尸体吓到别人。

他希望自己的死,尽量不给学校和同学带来负面影响。

“一个人静悄悄地死,不波及任何人。”

想到这里,不免为孩子心疼。

一个如此懂事的孩子,为什么会“不懂事”地自杀?

从他短短15年的成长经历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03

胡鑫宇从小在外婆身边长大。

性格内向,话不多,却从小时候起,就懂事地不像话。

上幼儿园前,就已经会自己搬个小凳子吃饭,稍大一点,就开始学做家务,还特别心疼父母。

看见别的小朋友有玩具,明明自己也想要,却对外婆说:

“等妈妈回来了,让妈妈买。”

真等妈妈回来后,他却只字不提玩具的事,懂事得令人心疼。

出事前,胡鑫宇的父亲在当地箱包厂做搬运工,母亲在福建当保姆。

农村孩子,家境清贫。

越长大,他越懂得父母赚钱的不易。

所以,每当父亲想多给他一些生活费时,他都不要。

临近中考时突然生病,发挥失常,也让他与当地重点高中失之交臂。

再后来,他去了民办高中致远中学,因中考成绩优异,获得了元奖学金。

可他对此,却总是惋惜。

“如果分数再多一分,就可以拿到更高一级的奖学金金额。”

说到底,这个15岁的孩子,不过是想尽力减轻家庭的负担。

他处处为父母着想、为家庭着想。

却在自己内心遭受巨大痛苦和煎熬时,无力排遣、手足无措。

04

这些,从他的笔记本内容上,就能看出端倪。

他自知性格内向,有点不合群,也难以适应新环境。

所以他写下:

“吐了,新环境真的难适应,我这内向的性格真烦。”

“最讨厌看到他人消极表情,但自己又是消极对待他人。”

“5点左右醒来,不愿意起,因为害怕别人说打扰他休息。”

他明显感觉学习吃力、压力大、注意力难以集中,接着睡眠也出现问题。

所以他写下: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近视会加深了,一直盯着桌上的书,几乎不看黑板。

因为我怕,我怕老师看到我一脸茫然的样子,然后又不耐烦地讲……”

他开始思考,自己到底应该留在学校?还是选择休学回家?

于是他写下:

“如果我什么时候颓废了,就想一下去留问题,即要回家这个议题。

首先应该同严老师讲,最好点明原因:1、怕影响他人;2、不劳你废(费)心,我自己调整我;3、在意他人感受,不合群。”

从始至终,他都在说是自己的问题,对老师和同学的不是,他没提半分。

他的文字,看得人心疼。

秋葵妈不知道,这个懂事又敏感大男孩子,究竟是在心里挣扎了多久,才终于忍不住在电话里,向母亲哭诉。

可是当母亲提出,是否需要母亲陪读时,懂事的他还是拒绝了,说等高二再看。

他何尝不知道,母亲一旦陪读,生活的重担,将全部压到父亲一个人身上。

因为心疼,所以他于心不忍。

因为懂事,他选择默默承受、不再多说。

一个正值青春年少的大男孩,就这样,一点点从失望,走向绝望。

他从最开始书写自己的小情绪,到后来,在物理课本的最后一页写下:

如果我不活了,将会变得怎么样?

也许那时候起,他就已经动了自杀的念头。

只是,哪怕他内心翻江倒海,却无处可发泄、无人能告知。

05

说这些,倒不是责怪胡鑫宇父母的疏忽大意,只是心中万分悲痛,又无比惋惜:

一个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15岁,一位母亲永远失去了她15岁的儿子。

秋葵妈相信他们一定深爱自己的孩子,却也相信:

作为父母,他们,可能也从未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清华大学有一位教授,曾在演讲中说到:

我们的社会充满了成功学,却没有失败学。

我们只催促着孩子去当一个成功的人,却没告诉他们,成为一个普通人,也是可以的。

胡鑫宇的悲剧,也再次提醒我们:

孩子太过懂事,未必是好事。

可能只是孩子把坏情绪,都留给了自己。

听过一个说法:越是善良的人,越容易患抑郁症。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抑郁症患者,本质上都是严厉的自我惩罚者。

他们遇到问题总是习惯过度反思自己,陷入自责愧疚之中。

于是,自我价值感极低,自我认同感极差,自我攻击越来越强,直至,向抑郁症投降。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大人看来任何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可能成为关乎孩子生死荣辱的大事。

不及时疏导孩子的情绪、忽略孩子的感受,才是真正将孩子推向深渊的罪魁祸首。

愿世间再无胡鑫宇式的悲剧。

愿每个父母多理解孩子,多倾听孩子。

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平安、快乐成长。

1
查看完整版本: 胡鑫宇真实死因公布录音笔内容曝光,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