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圣研究了很多夫妻关系上的事,凡事和感情相关的,都是越理越乱。
很多家庭男方或女方,不管是工作调动,还是主动寻求更多发展机会,都会面临异地的情况。
大部分人面对这种情况也会接受,距离近点的一周回一次家,远些的则半月或一月回一次家,更远的就得相隔两三个月或者半年回家一次,因此“周末夫妻”也顺势而生。
“周末夫妻”的网络定义
因为现在城市的发展和个人技能及收入的关系,家庭所在城市没有适合的机会,被迫到隔壁城市发展,周一到周五在异地上班,周六周日回家休息,因此出现了“周末夫妻”一词。
“周末夫妻”在北上广深几个经济发达的区域非常普遍,同样体制内基层夫妻的这种情况也不可避免,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有理想,有抱负,传统的事业为重的思想根深蒂固。
他们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有太多的无奈,在生活重压下默默选择了这种发展方式,但也给相关之人带去了数之不尽的烦恼。
抑郁背后的真相,让人恐惧
深圳有这样一对夫妻,持续“周末夫妻”已经三年多了,女方前不久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睡眠质量很差,越来越怕社交,没有朋友,从下班那一刻开始就再也不说一句话。
更可怕的是即使俩人在一起,她也开始感觉抓不到任何东西。可能因为长期一个人,她越来越敏感,因为一点小事就开始感觉感情濒临破裂。老公开始对她的情绪视若无睹,她也沉溺在自己的抑郁中看不清更多东西。
之前刚结婚时,俩人有着美满幸福的婚姻,研究生毕业的老公为了更多的家庭收入,独自一人到了另一个城市打拼,本认为锻炼两年就可以回来,事实是那边的工资诱惑让她老公再也无心回家。希望落空,但丈夫为了这个“金饭碗”迟迟不肯退步,按她丈夫的话说,“婚姻更需要稳定的收入”。
她自杀过,但没出息地中途放弃,因为想到自己年迈的父母。
现在,为了迫使老公辞职回家,她会自残,丈夫不在的时候,她会在夜晚出去游荡,幻想被歹徒劫走。还会用小刀划自己,用东西砸自己。
在她心里,可能肉体上的痛苦,可以暂时让她忘记精神上的折磨。
她渴望被陪伴,渴望与人沟通。她注册了各种社交软件,和陌生人语音聊天。她甚至想过…,因为渴望有个人躺在身边,也仅此而已。
俗话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是对于这样一个群体因为种种原因不在一地,没办法天天回家,放假才能聚在一起的“周末夫妻”而言,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有梦想,不放弃,坚持住
小田与老公在同一个城市,老公在市区,离工作地10分钟的路程,国企职工,小田在离市区60公里以外娘家的乡镇上班,车程一小时,体制内乡镇教师。以娘家为中心,家往北,学校往南,反方向,自己开车。
小学校考勤管理不是很严格,校长体恤她路途遥远,舟车劳顿,特意让她周一上午和周五下午提前上下班。所以她每周五上午放学就可以直接回娘家吃午饭,周一中午也可以在家吃完午饭再去上课,每个周末相当于放假三天。四个工作日晚上就回自己娘家,有时住学校。
60公里,一个小时的通勤距离,其实也只能算得上小异地。对于北上广的朋友们来说,可能微不足道。好在她每次基本都可以避开上下班高峰,逃掉县城和市区路段的堵车。但是全程一个人开,需要全神贯注,开久了还是有点累。有时开着开着犯困了,还要掐自己一把。
日复一日,因为爱,她唯一的梦想就是再过三年,参加进城考试。计划是到时考到家对面的实验小学。这样至少可以把距离缩短,能够更好的陪伴对方。
习惯了安逸,压力成了距离
小琴是一位有着十多年从教经验的优秀语文教师,在县城实验小学任教,30多岁的二胎妈妈。丈夫是部队转业干部,转业回来后直接安排了基层公务员,离老婆孩子两个小时车程的距离。
几年之后就疏通关系,调到了市区,把夫妻二人的距离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因为房子买在市区,考虑到教育资源的差距,丈夫就把孩子转到了市区就读。孩子跟在爸爸身边,妈妈周末开车回去团聚。
转眼十年就过去了,老大即将升入初中,老二也进入了幼儿园。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丈夫总算成功把小琴调到市区,离小家车程仅15分钟。
令丈夫没想到的是,新学校管理制度太严苛,每天打卡四次,每个月迟到3次就会被副校长请去泡茶。
两周轮值,天还没亮就要起床,一下课就要飞奔到走廊去监督学生有没有奔跑跳跃、打架斗殴,到全校两千多个学生都被接走才能下班,回去正好赶上堵车晚高峰。
市区学校,学习压力大,她每天要改几百份作业,办公桌上的任务永远堆积如山。学生名字还没认全呢,每天还要处理各种学生之间的小矛盾小纠纷。
即使不用当班主任,每周一开会仍然要到七点多,要配合班主任处理各种和教学无关的琐碎任务,比如:班级布置读书角、师生合养小树苗,各种领导视察、常规检查、随堂听课、新师赛课……教学任务繁重,压力巨大。
小琴想到自己原来在县城学校,得心应手,轻松自由,心里产生了巨大的落差,于是两个月不到,哭着喊着求丈夫再把她调回去,她宁愿分居。丈夫生气地把她的行李全扔出了门外,这一番折腾下来,可是欠了不少大领导的人情,落了不少埋怨。
那“周末夫妻”的异地生活会不会影响夫妻感情呢?
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特别是感情,它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
异地首先让人容易猜忌,上班时像单身,自由,想怎样就怎样,或许原来感情非常好的因为异地逐渐缺少沟通,又伴随各种猜疑,日复一日的感情则越来越淡。
随后的日子里不开心的事也越来越多,不管是照顾家庭方面,子女培养和教育方面,这些小问题会越来越尖锐,滚雪球一样。
针对有小孩的家里,这种方式带来的影响挺大的,平时孩子要么一天到晚只能见到老妈,或者只能见到老爸,会逐渐影响到孩子的情商、人格、人生观念等各方面发展,长久下去综合素质会越来越不均衡,同时现在小孩学习压力这么大,有时单亲的陪伴学习,实在是太累了,就需要另一半参与分担,才不至于太影响到孩子的学习。
当然,有不好的一面,也会有好的方面。
比如有少部分家庭会觉得这样的方式很好,可以给对方享受个人空间和自由,周末再好好享受两人世界和鱼水之欢,还能放松各种压力,减少平时生活一些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生闷气,吵架等等。
还有一些人因为工作本身内容与时间安排,会与另一半产生很多矛盾,这种方式反而适合这小部分人。
大圣认识的一些企业高管,还挺享受这种模式,工作时拼命工作,家庭丢一边,周末就在家好好陪伴与一起照顾家里。
最后,大圣谈下自己的看法
“周末夫妻”完全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它不依赖于爱情,也不依赖于工作,它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
从情感角度考虑,大圣认为情侣之间应该尽量避免“周末夫妻”的状态。
因为即使物质上得到了满足,但也同时损失了宝贵的感情与陪伴左右的岁月。很多家庭从恩爱美满,最终劳燕分飞;也有很多家庭从原来的幸福携手变成了搭伙过日子。
如何取舍,结合实际,多多商讨,不做冲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