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初中生的父母有一种体会,孩子根本不够睡,每天睡眠的时间不达标。这样下去,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同时孩子的精神状态不佳,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教育部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特意做了调整。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确保中小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
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中小学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
朋友小英的女儿刚刚升上初一,学习、生活各方面还是小学时的习惯。前几天就差点闹了个大乌龙,她女儿班主任在晚上9点多发信息过来,让孩子准备一份演讲稿,第二天在班上演讲。小英说女儿睡着了,班主任有些惊讶,很少初中生那么早就休息了。往届带的学生至少晚上10点后才会睡觉,作业提前做完了,可以预习和复习。
由此可见,在家长和老师的普遍认知里,初中的孩子在放学之后,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而不是让孩子早一些去睡觉。
那么,大多数的学生是怎么样的呢?比如我堂哥的儿子,成绩在学校排名中等偏下。每天晚上做作业到12点钟,甚至到1点钟。堂嫂经常跟我抱怨,孩子的作业很多的啊,孩子做不完的作业,甚至我帮孩子做一部分,要不儿子晚上都没得睡。
到了第二天,孩子上课没有精神,课堂上的内容理解不了,回家做作业又得翻书找提纲重新学习。这样不断地重复每天的内容,孩子睡不好,学习成绩上不去,孩子在堂哥和堂嫂的压力下,拼命地咬牙坚持。
为了成绩比别人好,这样的学习状态,对于家长和学生都是一个负担。那么,我们有没有方法让孩子轻松一些,成绩也不差呢。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调整,究竟是利还是弊?重视的父母就是不一样。
培养孩子有规律的学习习惯,抓住身边的碎片时间
按照朋友小英的说法,她女儿下午从学校回到家里,基本在17点30分到17点50分之间。休息一会,然后边做作业边等着吃饭,吃完饭后时间可能到7点左右。休息一会就要去洗澡,继续做作业到8点多,9点就上床睡觉。
到了第二天,早上是6点起床,6点20分出门上学。这样算起来,小英的女儿每天的睡眠时间是有9个小时。但是有一个前提,小英的女儿在学校就趁着课余时间完成不少作业,回到家里把未做的补做完就可以。
堂哥的儿子,在学校从来不做作业,下课就跟同学聊天,放学后与其他同路回家的同学慢悠悠走回来。可见,孩子有一个好的习惯,对于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家长要监督好孩子的学习,不能掉以轻心
朋友小英曾经说过,女儿的班主任要求班上的学生,晚上做作业不能锁房间门。我听了之后有些懵,这是何解呢?小英给我解释,孩子虽然是初中生,但在心理上还是小学生,自制力差。把门锁上了,孩子会认为家长不能来监督自己,开小差,反正做不做作业没人知道。特别是拥有手机的孩子,不做作业之余还偷偷找同学、朋友聊天。
身边有一个例子,一个初三的女生,在中考前三个月偷偷用压岁钱买了一台手机,天天跟同学聊天。老师发现女生的成绩有大幅度的下滑,让家长了解一下。妈妈到了晚上偷偷把门打开一看,从女生被子里发出一片光,妈妈的心都要碎了。幸好发现得早,离中考还有2个月的时间,最终成绩上来了,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
总结:现在中考分流,只有一半左右的孩子可以上高中,家长和学生都心急、焦虑,是能理解的。但是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有可能是晚上睡眠不足,白天没有精神上课、学习,陷入一个难解的循环中。我们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重视孩子的睡眠质量,从根源上为孩子解决问题。(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