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每次去朋友家做客,看到他们新鲜有趣的育儿方式,总忍不住赶紧跑回来跟大家分享。
这周末去拜访一位画家朋友,她女儿上小学五年级,在高手如林的海淀区读小学,压力不比高中生小多少。除了在校的作业外,课外需要完成的内容也很多。但是这位朋友恪守着9点让孩子睡觉的家规,不管孩子写不写的完,闹钟一响马上启动睡觉程序。
我问她:“那要是孩子写不完怎么办?”
她双手一摊:“第二天早起再战呗!”
我又问:“为什么这么执着睡觉时间,现在不都是挑灯夜读吗?”
她说:“总是熬夜写作业,越熬越傻。”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结合这位妈妈的理论和麻省理工学院脑科学家的研究,看看孩子是不是该熬夜写作业?
为什么不让孩子“挑灯夜战”?
在这个人人“鸡娃”的时代,小学阶段的孩子动辄学习到晚上十一点都不算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再加上家长睡觉的时间也很晚,孩子即便不写作业,随便玩玩就很晚了。但我这位随和的朋友,却在孩子的睡眠上很坚持。即便写不完作业,冒着群里被值班老师
的风险,也要让娃早早睡觉,她的理由到底是什么呢?一方面,出于学习习惯上的考虑。她认为小学阶段的任务还不算太重,正是建立学习习惯的好时机。如果这个时候养成拖拉的习惯,比如本来一个小时能完成的作业,前半段拖拉,后半段熬夜。到了初高中阶段,就算通宵也做不完应该完成的功课。不如规定有限的学习时间,如果拖拉磨蹭,让孩子自己早起学习或承担后果。
另一方面,处于身体健康的考虑。我们都知道熬夜对身体伤害很大,对于正在成长阶段的孩子更是如此。朋友的老公是程序员,长期面对高压的工作,更清楚一个好的身体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看看上面的图,就能对“睡眠剥夺”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一目了然。肥胖的风险、免疫力下降。更麻烦的是,熬夜会对大脑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甚至影响孩子的学业。
麻省科学家:睡个好觉对孩子很重要
熬夜究竟是如何对孩子大脑产生影响呢?关于这一课题,麻省理工学院大脑与认知科学研究人员和《自然》杂志合作,做了一项实验。他们通过智能手环监测了名学生,并且对比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期末成绩后发现:睡眠越充足的学生,学习成绩越好。
首先,睡眠是大脑恢复的契机
当我们睡着时,首先要经过入睡、浅睡再到熟睡和沉睡期,这四个阶段被科学家称为“非快速眼动期”,而容易做梦的阶段叫做“快速眼动期”。在睡眠的前四个阶段,血液会大规模的,周期性的流出大脑。然后脑脊液就会趁机进来,完成“清洗”,让大脑恢复,第二天轻装上阵。
其次,学过的知识会在“睡眠”时回放
我们上学时候都知道,如果想要记住更多的单词,就在睡前背一遍,早晨起来再看一遍,这样记忆效果更好。脑科学家通过检测发现,这样做不无道理,因为在深睡眠阶段,白天用过的神经路径会被再次激活,所习得的技巧得到巩固强化,甚至生长出新的神经元形成长期的记忆。因此可以说“大脑是在一边休息,一边学习‘真真正正实现’躺赢”。
最后,优质的睡眠为第二天的学习提供基础
睡一个好觉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复习学习内容”。作为妈妈我想大家都经历过孩子没睡好,无端哭闹的情况。这是因为充足的睡眠对注意力和情绪具有积极的作用。一个没睡好的孩子,不仅没有办法集中精力理解所学内容,也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压力,可能会因为压力因素,让本来就差的理解力雪上加霜。
让孩子睡个好觉,别忽略这些细节
之前在群里和妈妈们讨论孩子睡眠时长问题,有的妈妈认为:晚上睡得晚,早上起晚点,一样能保证睡眠啊。需要了解到的是,睡眠时长固然很重要,睡眠的质量更值得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