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手父母来说,宝宝的睡眠问题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抱睡、摇睡、夜醒频繁、哭闹难安抚等现象常常让父母们感到手足无措。
提前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宝宝睡眠知识,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新手父母必须知道的12个关于新生儿睡眠的基础知识,帮助新手父母更好地培养宝宝的睡眠习惯。
1.两种睡眠状态:REM与NREM
新生儿的睡眠由快速眼动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两种状态组成。REM睡眠主要与做梦相关,大脑活跃,容易被唤醒;NREM睡眠则有助于大脑和身体的恢复。新生儿的NREM睡眠没有形成标准的4个阶段,1个月后才会出现浅眠,再过1-2个月才会分成浅眠和深眠两个阶段。了解这两种睡眠状态,有助于父母更好地理解宝宝的睡眠模式。
2.睡眠周期
睡眠周期由REM和NREM的重复循环组成。成人一个睡眠周期的时长是90分钟,而婴幼儿的睡眠周期时长为40-60分钟。这意味着婴幼儿需要更多的睡眠周期来完成相同的睡眠时长。了解这一点,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安排宝宝的睡眠。
3.局部觉醒
睡眠周期转换时,大脑逐渐清醒,这个阶段称为局部觉醒。成人每90分钟会局部觉醒一次,而婴幼儿每40-60分钟就会局部觉醒一次。了解局部觉醒,有助于父母识别宝宝是否真的醒来,还是只是在睡眠周期转换中。
4.昼夜节律及褪黑激素
昼夜节律是控制睡眠与清醒的生物钟。新生儿在6周-9周时才能形成昼夜节律,3-4个月时生物钟才能与地球时间同步。自然光线是影响昼夜节律的重要因素,能够促进褪黑激素的分泌,保证夜间睡眠。
5.睡眠标准
不同月龄宝宝的睡眠标准不同。0-36个月新生儿的睡眠标准可以通过一些数据参考,但也要结合个体差异。0-6周的宝宝一天约80%的时间都在睡觉,清醒时间短暂,平均为1小时。
6.睡眠内衡压力
睡眠内衡压力是指宝宝在清醒时累积的困意。合理控制宝宝清醒的时长,避免过困或不足,是控制睡眠内衡压力的关键。
7.睡眠信号
宝宝发困时会发出信号,如眼神发呆、打哈欠等。及时捕捉这些信号并开始哄睡,可以降低哄睡难度。
8.缺失的第四期
新生儿出生后的前3个月,可以看作是“缺失的第四期”,即宝宝本应在子宫中多待3个月。因此,创造类似子宫的睡眠环境,使用5S安抚法来哄睡,是有效的育儿方法。
9.睡眠流程/睡前仪式
睡前流程或仪式是一系列有序的活动,如洗漱、换衣服、音乐、吃奶、抚触等。坚持执行固定的睡前流程,有助于宝宝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10.EASY作息管理模式
EASY作息管理模式包括进食、活动、睡觉以及妈妈自己的时间。规律的作息能够让宝宝形成内在的秩序感,预防睡眠问题。
11.原始反射
新生儿的原始反射,如莫罗反射、迷路反射等,会影响他们的睡眠。了解这些反射,有助于父母更好地理解宝宝的行为和睡眠模式。
12.大运动发展
0-3个月宝宝的大运动发展,如俯趴、翻身等,对他们的睡眠质量有直接影响。早期的运动训练可以为后期的睡眠打下良好基础。
新生儿的睡眠培养是一个复杂但至关重要的过程。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新手父母可以更好地应对宝宝的睡眠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记住,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理解他们的需求和行为,是培养良好睡眠习惯的关键。#宝宝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