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中小学生的睡眠作息开始从暑假模式转换到上学模式,充足的睡眠能充分发挥学习能力和保障身心健康。
而近日,#67%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一时之间,冲上热搜,虽是问卷调查,但也引发网友热议。
小学生每天10小时
初中生每天9个时
高中生每天8小时
成人每天7~8小时
是《健康中国行动(—年)》中确定的睡眠“国标”。
虽然睡眠不达标已是普遍现象,但是关系到自家孩子的大脑发育和身体成长,咱们不得不重视!
0167%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长不达标
睡眠不足、质量差,将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学习成绩,还会对青少年儿童的记忆力、情绪等产生负面影响。
1.损害大脑功能
孩子经常睡眠不足,一方面,海马神经元的可塑性和功能受损,使记忆在海马网络的处理过程受到影响,造成记忆力下降。另一方面,影响前额叶皮层功能,使执行复杂任务所需的认知功能受到影响,出现思维缓慢、学习、自我控制能力下降等问题。
(来源:千图网)
2.影响身体发育
睡眠状态下,生长激素的分泌量是觉醒状态下的数倍,尤其是在熟睡后生长激素的分泌量可达到峰值。如果孩子总是睡得很晚,就会影响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使生长发育受到严重阻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长不高。
3.引发近视肥胖
孩子经常在夜间学习,如果光线较暗、长期疲劳用眼,近视的几率就会明显增加。孩子睡得太晚,由于饥饿可能会导致食物摄入量增加,若肠胃无法及时消化,就会使食物沉积在体内,时间久了,很容易造成肥胖。
(来源:千图网)
4.产生情绪问题
缺少睡眠会导致情绪反复无常,甚至引发抑郁症。一项研究发现,睡眠不足时,我们更容易闷闷不乐,因为疲惫的大脑会储存功能更多的消极记忆。缺觉者的行为表现与抑郁症患者非常相似。睡眠不足,还会使人的判断变差和行事冲动,产生易怒等情绪问题。
02教育部发布“睡眠令”4月2日,教育部网站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学生睡眠时间要求:
每天睡眠时间
小学生应达到10小时,
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
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
就寝时间
小学生一般不晚于21:20,
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
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
上课时间
小学上午一般不早于8:20,
中学一般不早于8:00。
注:根据专家研究成果,对各年龄段的孩子提出了不同的睡眠指导建议,并指出孩子年龄越小所需睡眠时间就越长。
文件强调,把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监督范围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
03守卫睡眠,家长这么做
1、不让孩子随意入睡,养成规律睡眠
在保证睡眠时长的基础上,形成规律的作息都至关重要。
在睡前远离电子设备,防止沉迷影响入睡时间。另外,保持安静的环境,和昏暗的光线也非常重要。
2、不让孩子陪伴熬夜,做好睡眠榜样
要想孩子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离不开家长的以身作则。尤其是看到家长在玩手机,孩子们更是心痒痒。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榜样,早睡早起。
(来源:千图网)
3、不在睡前批评孩子,保持轻松入眠
睡前,孩子需要安静的环境和平和的情绪。睡前还批评和指责孩子,孩子便会陷入“复杂”的情绪,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来源:千图网)
4、睡前使用热敷眼罩
在睡前为孩子使用一片热敷眼罩或中药眼贴,则可缓解视疲劳,减少近视的发生,还有助于孩子的睡眠。
04在合适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很多孩子受课业压力的影响,经常睡不好,托着疲乏的身体去上课,课堂上“迷迷糊糊"。身体吃不消,长此以往,身体就会出现问题。
用睡眠时间换取“一时成绩”并非长线操作,犹如饮鸩止渴。
家长一定要和孩子达成共识,该睡觉的时候,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该学习的时候,提高效率,充分利用时间,这样才会长的高又聪明。
来源:挺美健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