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睡眠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如何识别精神分裂症的前驱期症状,尽早干预
TUhjnbcbe - 2025/1/1 19:48:00

「本文来源: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很常见的一类疾病,包含多种症状,幻觉、妄想、思维贫乏、行为紊乱、孤僻退缩等。针对精神分裂症,本号既往曾做过一系列科普,详细介绍了其主要症状、治疗以及康复等。但如何识别精神分裂症的前驱期症状,及时干预,降低发病风险,“治未病”,我们之前还没有谈过,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读者朋友们可以先复习一下以前的科普,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今天的内容。

精神卫生系列科普动画第五集:精神分裂症

关于精神分裂症—你需要知道的事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居家康复

专家漫话——精神分裂症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前驱期?

精神分裂症的高发年龄段是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多数患者在此阶段确诊。但是,约80%的患者在发病前的2~5年,就会出现一些达不到诊断标准的精神和行为异常,比如:情绪、感知觉、交流、睡眠等方面的障碍,这段时期具有症状不稳定、无特异性的特点,被称为精神分裂症前驱期。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临床观察中发现,只有部分有前驱症状的人最后发展成了精神分裂症,有的人则会发展成双相障碍或其他精神疾病,也有人一直维持这个状态,还有的人会自行好转。因此,有一些研究者使用“精神病风险综合征”或“轻微精神病性症状综合征”来定义这个群体。为了交流的便利,本文中沿用“前驱期”这一说法,但不意味着风险人群最终都患精神分裂症。

通常,在“前驱期”,风险人群会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包括睡眠障碍、烦躁不安的情绪、面对挫折和压力能力减弱、怪异的行为或打扮、不寻常的想法、注意力难以集中、个人卫生变差等,这些症状在焦虑症、抑郁症甚至正常人中也可能存在;同时,可出现一些阴性症状(孤僻冷漠、不愿与人交往、社交能力变差、做事情缺乏兴趣、显得麻木、对亲近的人缺乏关心与情感、思维变得不丰富、不能很好胜任社会角色);随后可能出现轻微或短暂的阳性症状(敏感多疑、怪异的想法、感觉环境不安全、夸大、幻觉等)。

一部分人的症状典型突出,但是持续时间短,发作频率低;另一部分人症状不典型、程度轻,发作频率稍高。在发病前一年,症状的数量和强度都会增加。一旦有以上的前驱期表现,需要提高警惕,建议到精神科就诊评估。

此外,我们还需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识别精神分裂症的前驱期症状,尽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