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孩子就要对孩子负责,不仅要让他们吃饱穿暖,还要让他们接受教育,培养他们成才。前者并不难,难的是后者。一直以来孩子的教育都是父母最操心的事情。
前言
没有父母愿意听别人说自己的孩子比不过别人,为了不让孩子输,他们总喜欢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想让孩子的成绩能够稳稳上升。先不说这种压迫性的学习方式有没有效果,这种高强度就让孩子应接不暇。
不少网友都在感叹:现在的学生可太难了。现在的学生确实很辛苦,白天要在学习,好不容易等到放学,又要去补习班补习,回家之后还有各种作业要做。每天做作业都要做到很晚,可是第二天又要早早就起来,这就导致了学生们睡眠严重不足,休息不好白天学习也提不起精神,总是喜欢打瞌睡。
作为父母当然会心疼自己的孩子,但是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为了孩子以后不被社会淘汰,他们只能忍痛坚持了。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若是休息不好,上课总打瞌睡,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学习效果又能好到哪里呢?成绩不仅不会提高,反而还会下降。
孩子正处在青春期,身体正是发育的时候,休息不好,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又怎么能好好学习呢。
家长也是同样辛苦,孩子没有睡觉,他们又怎么睡得着呢?很多家长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工作之后,回到家里还要操持家务,辅导孩子做作业,不仅身体劳累,心理也会受到折磨,因为辅导孩子写作业一直是家长最为头疼的事情。所以每天家长都要监督孩子写完作业之后,才能拖着疲惫的身体入睡。
为此,教育部发布了一则新通知,主要是关于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育部规定以后中小学必须推迟到校时间,小学上午的第一节课一般不能早于8:20,而中学上学的第一节课不可以早于8:00,而且不能给学生布置太多的作业,要保证他们有一个充足的睡眠。
其中教育部对于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还做了细致的要求,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要有10小时,而初中生的要有9小时。
这一通知让中小学生的睡眠有了一定的保障。以前上学,很多学生们都是匆匆忙忙的,每天都起不来,都需要家长催促很久。好不容易洗漱完了,时间又来不及了,有时候早餐都来不及吃,只能随便带点东西在路上解决。
一日三餐,最重要的就是早餐。早餐没吃好,上午的学习肯定没精神。但是以后不仅能睡好觉,时间也更多了,学生可以在家好好享受自己的早餐。
凡事有利有弊,虽然这一通知让中小学生的睡眠得到了保证。但是弊端也不少。
1、上下午上课时间不一致,分配不均
虽然到校的时间推迟了,可是放学时间并没有改变。所以只能对上课时间进行缩减,以前每节课都是40分钟,以后上午的上课时间就要改为30分钟一节课。下午的上课时间不做改变。
但是时间不一样,老师安排课程也不方便。上午的老师上课时间就少一点,下午的就多一点,这也是不太公平的。
2、接送不方便
大部分人的上班时间都是8点,说是8点,但是不少单位都得提前到,不可能踩点上班。以往家长送完孩子去学校再去上班,时间安排得刚刚好,两不耽误。但是现在学生推迟了到校时间,如果家长要先送孩子上学再去上班,明显是赶不及的。而学校也没有校车,只能拜托家里的老人帮忙送孩子上学,
但若是家里没有老人该怎么办?家长不可能放心让孩子自己去学校。
3、浪费了最好的学习时间
而且“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6点到8点是学习的黄金时间,头脑清醒,记忆力也强。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背诵课文,记单词,背公式,效果会非常显著,而且一般记住了就不容易忘记。
这么珍贵的时间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如果拿来睡觉实在太浪费了。至于学生的睡眠,应该提倡早睡早起,晚上早点入睡,第二天学习才更有精神,若是晚睡了,就算睡够12个小时,也会觉得疲惫。
写在最后
即便推迟早上到校时间会带来诸多的弊端,但是保证了学生的睡眠时间,休息好了,学习才能事半功倍。没有任何事情是十全十美的,只要经历过了才知道该如何改进,家长也不要过分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