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怀孕初期到分娩,妈妈们经历了一系列的高潮和低谷,成为母亲后生活就像过山车一样,即使克服了缺觉、换尿布、母乳喂养等种种难题,可还有太多太多的未知等待着妈妈和宝宝。
出牙意味着孩子又向着长大迈出了一步,作为家长一定想尽自己所能地去减轻孩子长牙的不适,确保孩子的牙齿长得整齐结实!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成为那人群中最亮眼的小白牙呢?
宝宝多大开始长牙?
不同的宝宝出牙年龄是不同的。一般来讲,出牙的时间为4-7月龄,但根据孩子自身情况不同,时间范围可以扩展为3-12月龄不等,孩子出牙的时间存在差异,所以出牙早一点或者晚一点,家长不要过度惊慌。
一旦宝宝长出了第一颗牙齿,就应该购买宝宝的第一把软毛牙刷和牙膏了,一定要选择特别标记的适合年龄的儿童牙膏,这类儿童牙膏比普通牙膏含氟化物更少。
怎样知道宝宝开始要长牙了?
不同的宝宝处理出牙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些宝宝会在你不注意的情况下,安安静静地就发生了,但是有的宝宝恨不得把房顶掀掉来告诉你--“我长牙齿啦!”
但是这些不适应症来得快走得也快。
出牙的不适应症包括
频繁哭泣、易怒和不安睡眠紊乱脸红或低烧流口水牙龈或嘴唇肿胀啃咬玩具或乳头进食困难或拒绝进食拉扯自己的耳朵(同侧的牙齿可能在萌芽)出现这些不适应症是很正常的,但是出牙也不会引起其他的疾病,所以宝宝在出牙期间发烧或腹泻,应该咨询医生。
宝宝出牙疼吗?
研究中,专家们也不能确定宝宝是不是真的很痛,但不管怎么看,出牙这件事是宝宝从未有过的经历,嘴巴里的感觉是新奇的,也有可能会让宝宝感到很混乱。
宝宝出牙顺序
出牙顺序是作为老母亲殷切期待的指南,但是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仅供参考,不必过分纠结。
6-10月龄:下中切牙
8-13月龄:上中切牙
9-13月龄:上外侧门牙
10-16月龄:下外侧门牙
13-19月龄:第一组磨牙
16-23月龄:犬齿也叫尖牙
23-33月龄:第二组磨牙
所以到这个时候宝宝就拥有了一幅完整的牙齿,并可以尽情地咀嚼啦!
长牙期,是否要停止母乳喂养?
在宝宝出牙期间还坚持母乳喂养,这种事说来是“反人类”的,然而母乳有“治愈系”的天性,可以减轻孩子在出牙时的不适。
许多婴儿在出牙期间本能地想要被多次喂养,母乳喂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帮助调整婴儿牙齿,使牙齿长得更加整齐美观,所以口腔健康和母乳喂养有着诸多的联系呀!
好处虽然多,但我们还是来正视一下“疼”得这个难题,在喂养过程中被咬伤的疼,大概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了解吧!
我听一个宝妈分享自己的经历:
孩子出牙时,母乳喂养的时候,我的手就放在他屁股上,他牙齿一用劲,我就掐他一下,给他一种,咬到会自己痛的错觉,后来就不咬了,不知道是起作用了,还是长大了知道心疼老母亲了(误)!
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不能妈妈一个人疼。
怎样帮宝宝度过出牙期?
很不幸,没有办法能加快出牙的过程,所以只能耐心地想办法让孩子尽可能舒服地度过这段时间,以下:
1.牙胶
摩擦能缓解孩子出牙期间的不安
2.磨牙饼
选购时,家长要注意是否含糖、含盐,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可以试着自己做。
3.手指按压
家长可以用手手指轻轻按压宝宝的牙龈(保证手指干净),或者用纱布轻轻摩擦。
注意:不擅自给孩子服用阿司匹林,不使用任何止痛药或含有局部麻醉的口服凝胶,这些制剂不适用于3个月以下的婴儿。
当孩子真的很痛苦的时候,咨询医生或药剂师是否可以使用布洛芬等进行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