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睡眠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生命只有一次,我不想毁在早起上
TUhjnbcbe - 2025/2/21 19:29:00

就在这两天,伟大的篮球运动员科比,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科比篮球我没怎么看,但是他有一句话常在我耳边响起——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

科比的努力我们有目共睹,这句话也激励着我们为“早起”而不懈努力。不只是科比,很多名人励志故事也都呼吁我们早起:

香港富豪李嘉诚,每天5:59分起床,看报纸、打高尔夫。苹果CEO库克,早上3:45分起床,在家里健身、看邮件。美国在线CEO阿姆斯特朗,早上5点起床,处理邮件,检查数据,和早起的女儿聊天。百事可乐CEO雷尼蒙德,每天5点起床,在跑步机上跑四英里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也曾说过一句名言:“早睡早起令人更健康、富有、睿智。”这样看来,“早起”似乎是公认的“政治正确”的选择,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1.早起就更健康吗?

大多数人普遍相信,早睡早起是唯一的健康之选。

事实证明不一定是,我有个朋友,曾经和我说他尝试“早起”的经历。

因为参加一次培训,参与了一个天的早起打卡活动。那段时间,身体变差了不说,工作也受到了影响,还差点把一个项目搞砸了。

在坚持了30天的时候,他果断放弃“早起”了,恢复以往的“晚睡晚起”,在精力充沛的夜晚,直接工作到凌晨,早上睡个饱。

我自己就是个夜猫子,我非常理解他的感受。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于年发表一份研究,率先推翻了“早睡早起”这个说法。在抽样的调查中,发现,“晚睡晚起”者的收入普遍比“早睡早起”的工作者更高,再进一步对比参与测试者的过往医疗记录,发现两者无论身体状况、患病历史和医疗状况都分布平均。

所以,“早睡早起”=“身体健康”这个结论,根本站不住脚。

2.无法早起就是懒吗

很多无法早起的人,常常被冠以“懒惰”的称号,但事实上,一个人能不能早起,很大程度是由基因决定的。

科学家徐璎曾经研究过这样一个课题:美国旧金山有个家族,他们习惯在早上三四点就起床,每天晚上六七点就睡觉了。他们把这个家族的一段基因转移到小鼠身上,结果发现不需要经过训练,小鼠居然自动学会了“早睡早起”。

也就是说,有些人喜欢睡懒觉,这真的是天生的。

美国著名杂志《纽约客》曾经发表一项研究:有40%的人在生理上不适合早睡早起。

科学家研究得出,人的睡眠类型分两种:“清晨型”和“夜间型”。清晨型的称为百灵鸟,夜晚型的称为猫头鹰

①“清晨型”的人白天精力充沛,晚上早早就犯困了。

②“夜晚型”的人到了下午身体才逐步被唤醒,到了夜晚精力达到巅峰。

像库克这种3点多起床的,基因自带的“天赋”帮了他很大的忙。

对于“清晨型”人,请不要因为你能做到“早睡早起”而沾沾自喜,对于“夜晚型”的人,也不要因为自己喜欢睡懒觉而过度自责。

基因要我们睡懒觉,我们“遵旨”就是了。

3.早起干活效率更高吗?

人们对于早起的追求,还来自于老祖宗留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智慧。

这句话大致正确,但不绝对。

首先我认同清晨的鸟语花香,对一天的工作的积极作用,但也不可否认,黑夜的万籁俱静也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时光。

根本不存在四海皆准的道理,而且研究表明,“夜晚型”的人还有一些特殊的优势。

澳洲雪梨大学和美国的空军研究实验室就曾做过一项关于睡眠对大脑运作的影响的研究,名受试者共同接受了机械、数学、逻辑、阅读、记忆以及紧急情况下应变能力的测试。结果表明,夜晚型的测试者的得分更高,特别是在应对突发情况时,夜晚型的人思考更加灵活,更容易在逆境中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你看,能力方面,“晚睡晚起”也是不差的呀。

4.何不为夜而生

对早起的名人,很多人如数家珍,但还有一些人,他们为夜而生,只因你的“早起”鸡汤喝多了,而忽视了他们的存在:

巴尔扎克的工作时间是凌晨1点到早上8点;卡夫卡常常一写就写到清晨6点;钢琴大师格伦·古尔德只有在深夜才会编曲;席勒、福楼拜、普鲁斯特、托马斯·伍尔夫几乎一辈子都在深夜工作……有些人白天一整天都精神恍惚,只为等待凌晨的钟声响起,他们的思想开始变得活跃,神采飞扬,尽情地享受着夜深人静的精彩。

如果要此刻的他们放弃如此高效的时光,不好好工作,而去睡觉,那简直谋财害命。

对夜猫子来说,生命只有一次,千万不要毁在“早起”上。

我是

飞翔海马,专注知识管理、时间管理和认知升级。请和我一起,终身学习,用学习活出种可能。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命只有一次,我不想毁在早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