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口碑反转了。
在最近热播的《脱口秀大会》,担任领笑员的鲁豫表现惊艳出圈。
当庞博聊到自己十八岁去上海打拼,她深受触动:
“我之前以为(脱口秀)搞笑才是王道,但现在发现,看嗨了也会流泪。”
Rock讲述了自己痛苦的医美经历,现场效果不佳,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鲁豫一针见血:
一个外形条件不差的人,谈论容貌焦虑,是会给人带来压力的。
还有选手步惊云担心自己的段子局限于家长里短,鲁豫暖心地给予肯定。
“我越来越觉得,其实从家里面能看到整个世界。”
整个节目的内涵一下就得到了升华。
点评精准犀利,观点有深度,同时又不失温情。
网友们纷纷对鲁豫赞不绝口,夸她不愧是专业主持人。
但换在以前,画风可完全不是这样。
过去20多年,鲁豫是一路被骂过来的。
01
“尬聊女王”
提起鲁豫,可能映入很多人脑海的是她那句经典口头禅“真的吗?我不信”。
很长一段时间,鲁豫都被当作主持人的反面教材。
傻瓜式提问,说话不过脑子,有时让受访者陷入尴尬但她却似乎不自知。
姚明聊起自己一个人住上海公寓的经历,他说自己要扫地洗碗,洗衣服叠衣服。
鲁豫闻言,满脸质疑地来一句:洗衣服?我不信。
类似的还有,周迅分享自己见到各大导演、演员时的激动。
她期待地问鲁豫:你能想象我的那种开心吗?
鲁豫顿了下,茫然答道:我不能想象。
周迅哭笑不得,当场想离席走人。
最出圈的名场面,是惹怒周星驰。
星爷说每当他说自己好英俊,女演员就会笑。
鲁豫表示赞同:同样的话你要一说,我们就会觉得很好笑啊。
星爷面露不悦:你觉得很好笑吗?
鲁豫不明就里,依旧给出了相同的回答。
星爷更生气了,又追问了一遍。
最后鲁豫说明她是认为周星驰电影好笑,这才打破了僵局。
总之这一系列耿直作答,让鲁豫扣上了情商低的帽子。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鲁豫做了三千多集节目,采访了上万人。
要在如此庞大的数据里找出错处,是很容易的。
单凭这几个例子就把她定性为情商低,是否太以偏概全呢?
其实想想,鲁豫这些看似不会聊天的耿直瞬间,某种程度上也帮助她快速和嘉宾拉近了距离。
至于星爷这件事,更是一场误会。
鲁豫本意是想赞美星爷的喜剧天赋,但敏感的星爷误解为嘲讽他的外貌。
关于鲁豫一直为人诟病的,还有“何不食肉糜”。
她问山区留守儿童为什么不吃肉,“是肉容易坏吗?还是什么原因。”
弹幕上骂声一片,说鲁豫没有同理心,连一个孩子都不放过。
但实际上,其实是鲁豫故意装傻,引导孩子说出真实原因。
因为她知道,让孩子自己说,比起她来说,更容易引起大家对留守儿童的重视。
只是很多人不会去了解这个背景。
大家把这些所谓低情商的片段整理成集锦,当作笑料一遍遍传播,最后用死板的标签定义了鲁豫。
但真实的鲁豫,远比我们想象得更优秀。
02
主持天赋
鲁豫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播音员。
也许是基因遗传,她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语言天赋。
一年暑假,鲁豫在爷爷奶奶家呆了一段时间。
附近的人民公园有一处英语角,每天都有好多人聚在这里练口语。
鲁豫当时刚接触英语没多久,但她丝毫不犯怵,走进英语角便大声地用英语作起了自我介绍。
不少路人都被这个厉害的小姑娘吸引得纷纷驻足。
18岁那年,鲁豫顺利考取了北京广播电视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
念大三时,英语向来优异的她参加了申奥英语演讲比赛,结果拿下了第一名。
没想到,正是这个契机,冥冥中为她打开了一扇门。
在一次即兴采访中,鲁豫凭借不按常理出牌的问题脱颖而出,成为了主持人。
她在访谈方面的天赋也被发掘了出来。
后来,鲁豫主持了一档清晨的新闻节目。
《新闻早班车》首播前一晚,鲁豫和同事们在尖沙咀聚餐。
大家烤肉、喝酒、聊天,开心又热闹,但鲁豫却食不知味,如坐针毡。
她不停地看表,到八点半她终于忍不住起身向大家道歉。
“对不起我必须回去睡觉了,明天一早四点钟我要起床直播。”
在大伙或同情、或心疼、或理解的目光注视下,鲁豫匆匆走出了餐厅。
走到街头的时候,鲁豫呆呆地站了近5分钟,她看着眼前热闹的街景,心里感慨万千。
她知道从明天起,无忧无虑这四个字就与自己无关了。
每天凌晨四点半,鲁豫都是踏着星光走出家门。
主持完清晨的新闻,稍作休息,中午十二点她再接着主持另一档节目。
高强度的工作下,鲁豫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但她从头到尾只请过一次病假。
鲁豫播报新闻的方式类似于拉家常的闲聊。
这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节目于是备受欢迎,收视猛涨。
鲁豫本人成为了电视台的台柱之一,而此时的她,还不到30岁。
03
鲁豫有约
年,《鲁豫有约》开播。
在那张具有标志性的黄色沙发上,鲁豫采访了上万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名人。
但无论是谁,鲁豫总有办法让他们吐露心扉。
这里由此也记录了许多宝贵的经典名言。
吴孟达正是在鲁豫的追问下,说出了那句令影迷泪目的话:“只要我不死,他还没退休,我们还会再合作。”
商业大亨王健林在这里留下让人津津乐道至今的那句:一个亿的小目标。
鲁豫的洞察力也十分敏锐。
采访张智霖夫妇时,她察觉到两人的相处模式与屏幕前所呈现的不太一样。
“在外人看来袁咏仪很强势,但我觉得在家里一定是张智霖说了算。”
果然,“模范夫妻”只是大众看到的表象,张智霖和袁咏仪私下其实和许多普通夫妻一样会吵架斗嘴。
因为鲁豫,我们才得以窥见到许多事情的另一面。
很多我们觉得耿直的瞬间,其实是鲁豫自身就是个真实的人,她的访谈风格同她人一样,足够真诚,追求真实。
一次,鲁豫与嘉宾提前见了面,但两人寒暄的镜头没有拍到。
编导提议鲁豫把这段重新演一遍,鲁豫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她宁愿素材少点,也不愿意把虚假的东西拿给观众看。
正因如此,不少采访对象都对鲁豫十分认可。
言语一向犀利的罗永浩,也忍不住夸赞其专业。
同行白岩松对她大为赞赏:鲁豫的访谈无招胜有招。
但谁能想到,在访谈中游刃有余的鲁豫,私下却有严重的社交恐惧。
她抗拒人群,抗拒热闹,也抗拒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