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约有20%~40%的癫痫特发于或主要发作于睡眠中。睡眠时,大脑神经细胞的活动状态改变,部分神经元可能出现异常放电,从而诱发癫痫。此外,一些癫痫类型本身就与睡眠周期紧密相关。
癫痫为什么常在睡眠中发作?
癫痫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许多患者会发现癫痫发作常在睡眠期间出现,或者在早上睡醒起床的时候发作。我们可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从大脑神经生理学角度来看,睡眠过程中,大脑的神经元活动会发生变化。在睡眠的不同阶段,尤其是快速眼动睡眠期(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的转换阶段,大脑的神经细胞兴奋性会有所改变,这可能导致原本就不稳定的癫痫灶神经元更容易出现异常放电,从而引发癫痫发作。
睡眠时的生理状态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例如,睡眠中呼吸频率和深度会发生变化,这可能使得大脑的氧气供应相对减少,而大脑的缺氧状态会干扰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降低其癫痫发作阈值,使得癫痫更容易发作。同时,睡眠时人体的代谢水平相对较低,体内的激素分泌也处于特定的模式,这些生理因素综合起来,为癫痫发作创造了条件。
此外,部分癫痫类型本身就与睡眠有着紧密的关联,如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S),这类癫痫多在睡眠中发作,尤其是入睡后的前几个小时,这可能与该时段大脑特定区域的电生理活动规律有关。
哪些类型癫痫容易夜间发作?
据相关研究发现,在儿童阶段出现的良性局灶性癫痫和额叶癫痫发作,还有部分癫痫综合症,都与睡眠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就某些特定的癫痫综合征而言,患者在白天清醒状态下进行脑电图检查时,结果可能毫无异常,但一进入睡眠阶段,脑电图就会呈现出癫痫样放电情况,甚至会引发癫痫发作。
有研究数据表明,大约58.5%的癫痫猝死(SUDEP)事件是发生在睡眠过程中的,这无疑在提醒着病友及其家属们,务必要高度重视睡眠安全问题。尤其是那些患有以下几种癫痫综合症的儿童,其家长更应当增加对孩子睡眠状态的留意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