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我以前总觉得,偶尔熬熬夜没啥大不了的,第二天睡个懒觉不就补回来了?直到身边发生了一些事儿,才让我彻底改变了看法。
熬夜成普遍现象
现在生活节奏太快了,熬夜好像成了大家的常态。晚上一刷手机,时间“嗖”地一下就过去了。《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里的数据可真让人惊讶!我国居民平均睡眠时长才6.75小时左右,差不多有28%的人晚上睡觉时间都不足6小时。“00后”更是熬夜的主力军,平均零点半之后才睡。大学生群体里,能在零点前入睡的也只有大概21%,还有25%甚至凌晨2点之后才休息。
从职业来看,医护人员、IT行业人员熬夜比例挺高,自由职业者熬夜比例更是超过了79%。
年轻人熬夜的原因
年轻人为啥总熬夜呢?我自己就有体会,手机里的短视频、游戏、社交软件太吸引人了,一玩起来就停不下来。还有“报复性熬夜”,白天被学习、工作占满,只有晚上才觉得时间是自己的,就想牺牲睡觉时间放松放松。再加上工作、学习压力大,晚上躺在床上,脑子还不停地想事儿,根本睡不着。
熬夜初期身体有警告
长期熬夜对身体的损害是慢慢积累的。刚开始可能只是一些不太起眼的症状,但这其实是身体在给我们发出警告。我有段时间经常熬夜,第二天起来特别累,睡了一晚上还是没精神,疲劳感一直跟着我。工作时注意力很难集中,以前轻松完成的任务,那段时间总出错。有时还会头痛,一开始以为是小毛病,没太在意,后来才知道是熬夜导致大脑疲劳和缺氧引起的。
晚上睡觉也不踏实,老是醒,失眠越来越严重,情绪也变得特别不稳定,容易烦躁、焦虑。
长期熬夜增加脑梗风险
这些初期症状要是不重视,一直熬夜的话,身体可就遭大罪了。脑梗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梗、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很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可能会偏瘫、感觉障碍,还会恶心、呕吐,对生活影响特别大,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长期熬夜,会大大增加脑梗的发病风险。
打乱生物钟影响大
人体的生物钟就像一个精密的仪器,协调着身体各个器官的运作。长期熬夜会把生物钟打乱,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就“乱套”了。就拿褪黑素来说,它是调节睡眠的重要激素,晚上分泌量会增加,帮助我们进入睡眠状态。但熬夜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身体就很难进入深度睡眠,影响身体的修复和调整。神经系统也会受到影响,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脑血管压力一下子就变大了。
时间长了,血管内皮细胞容易受损,这就给脑梗埋下了隐患。
应激状态易形成血栓
熬夜的时候,身体会进入应激状态,分泌更多的应激激素,像肾上腺素之类的。这些激素会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液黏稠度也增加了。血液变黏稠之后,血小板就更容易聚集在一起,形成血栓。要是血栓脱落,随着血液流到脑血管,把血管堵住,脑梗就发生了。有研究发现,凌晨才睡觉的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比早睡的人高不少呢,30岁以下的心梗患者,大部分都有2年以上的熬夜史。
干扰代谢加速血管病变
熬夜还会干扰身体的代谢功能。正常情况下,身体的代谢系统能很好地处理血糖、脂质这些物质,维持身体正常运转。但长期熬夜会打破这种平衡,血糖调节会出现异常,胰岛素抵抗的风险增加,血糖很难被细胞有效利用。脂质代谢也会紊乱,“坏胆固醇”升高,“好胆固醇”降低,大量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动脉粥样硬化就好比血管壁上长了“斑块”,这些“斑块”会慢慢变大,让血管变窄,影响血液流动。当脑血管出现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时,脑梗的风险就大大增加了。
身体损伤初期难察觉
可能有人会说,我熬夜之后去检查,血压、血脂这些指标都正常啊,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其实不是这样的,身体内部的损伤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些损伤在初期不会马上反映在指标上。像血管内皮的损伤、微小血栓的形成,早期用常规检查很难发现,但时间长了,脑梗的风险就会越来越大。
熬夜致脑梗真实案例
给你们讲几个真实的案例吧。汉口有个32岁的陈先生,平时饮食作息特别不规律,经常熬夜,饿了就点外卖。有一次,他熬夜玩手机到凌晨2点才睡,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时候,突然摔倒在地,左侧肢体一点儿力气都没有,嘴巴也歪了。
医院,诊断结果是急性脑梗塞,左侧肢体肌力几乎为0,情况特别危急。好在医生及时给他做了介入手术,取出血栓,开通了闭塞的血管。经过后续治疗,陈先生恢复得还不错,能独立行走了,但这次经历对他来说,肯定是个深刻的教训。
桐庐的卢先生今年45岁,平时喜欢抽烟喝酒,还长期熬夜。有一天和朋友聚餐,大家喝得很开心,结果晚餐快结束的时候,他突然毫无征兆地摔倒在地,右半边身体动不了,话也说不清楚。
朋友和医院,初步诊断是脑梗死,做了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却不太好,又被转到医院。医生检查后,确诊他是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马上进行了动脉取栓手术。虽然手术成功了,但因为梗死区域太大,半天后出现了脑疝,又做了去骨瓣减压手术,现在还处于昏迷状态。
差不多同一时间,医院还接诊了一位45岁的沈师傅,他也是因为脑梗死住院,术后虽然清醒了,却落下了一侧肢体瘫痪的后遗症,以后的生活都受到了很大影响。这两位患者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都有长期熬夜、吸烟、饮酒这些不良生活习惯,还都患有高血压,其中一人还有糖尿病。这些不良习惯加在一起,最终导致了脑梗这么严重的后果。
还有31岁的小陈,他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加班熬夜”对他来说是常有的事。有一次,他连续加班三个月,下班回到家已经是深夜了。他瘫在沙发上休息了一会儿,起身的时候,突然感觉左侧身体使不上劲,舌头麻木,左脸还有点轻微面瘫。但他没当回事儿,觉得就是太累了,睡一觉就好。
结果第二天傍晚,情况不但没好转,反而更严重了,这才去社康就诊,最后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只能住院治疗。医生了解情况后发现,小陈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再加上近半年生活压力大,经常加班,每天只能睡4-5个小时,睡眠质量还不好,入睡困难,还容易早醒。
睡眠不足加上睡眠质量差,大脑神经元得不到有效修复,大脑长期处于低氧状态,交感神经亢奋,出现阵发性的房颤、血压升高和血黏稠度增高等情况,最终引发了脑梗。
偶尔熬夜危害也累积
这些案例里的人,原本都过着正常的生活,就因为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健康出了大问题,甚至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也提醒我们,真的不能再对熬夜心存侥幸了。
很多人觉得偶尔熬夜没什么,不会那么容易得脑梗。我有个朋友小李,平时工作忙,经常加班熬夜,周末还通宵打游戏,他总觉得自己年轻,身体好,不会有什么问题。结果最近体检的时候发现,他血压偏高,血管也出现了早期硬化的迹象。还有小王,为了备考连续一个月熬夜复习,原本好好的身体,开始频繁头晕,去检查发现血液黏稠度增加了。虽然还没发展成严重的疾病,但这已经是在给健康敲响警钟了。
偶尔熬夜和长期熬夜带来的危害都会累积起来,给身体造成负担,时间长了,脑梗等严重疾病的风险就会越来越大。
改变习惯降低脑梗风险
既然熬夜对身体危害这么大,那我们该怎么改变现状,降低脑梗风险呢?我自己也在努力调整,给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方法吧。
调整作息很重要
首先就是调整作息,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每天尽量固定上床和起床的时间,比如晚上11点前上床睡觉,早上7点左右起床,保证每天能有7-8小时的充足睡眠。睡前1小时最好别碰电子设备,手机、电脑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影响睡眠质量。可以在卧室布置一些温馨的灯光,选个舒服的床垫和枕头,睡前泡个热水澡,或者喝杯温牛奶,能帮助放松身心,更快进入睡眠状态。
适度运动好处多
适度运动也很重要。每周至少进行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慢跑、游泳、骑自行车都可以。我自己就喜欢慢跑,每周会跑三次,每次50分钟左右。坚持下来,能明显感觉到身体的代谢水平提高了,免疫力也增强了。运动还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除了有氧运动,也可以适当做一些力量训练,像举重、俯卧撑之类的,能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饮食均衡要做到
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能维持身体正常代谢。西兰花、苹果、燕麦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少吃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像油炸食品、腌制食品、糕点,这些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升高血压、血脂,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平时还可以适当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像瘦肉、鱼类、豆类,给身体补充必要的营养。
保持心态减压力
另外,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压力也很关键。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身体内分泌会失调,影响睡眠和健康。要学会给自己减压,可以听音乐、看电影、旅游,或者和朋友聊聊天。我压力大的时候,就喜欢听音乐,沉浸在音乐里,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了。和朋友出去走走,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倾诉自己的烦恼,也能让压力减轻不少。还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像绘画、书法、摄影,丰富生活的同时,心情也会更愉悦。
调整作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但只要有决心,从点滴小事做起,慢慢就能改善身体状况,降低脑梗风险。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真的得行动起来。良好的作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有重要意义。对我们自己来说,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精力充沛地工作和生活,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人生价值。对家庭而言,家人都健康,家庭氛围才会更和谐温馨。
从社会层面看,当大多数人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健康的体魄,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和幸福感都会提升,推动社会不断进步。所以,别再熬夜啦,用健康的作息去拥抱美好的未来,珍惜每一个夜晚的睡眠时光,好好呵护自己的身体。
参考资料:
《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
《年轻人熬夜报告》;
《年自由职业与副业青年生存现状报告》;
《32岁男子突发脑梗,熬夜、生活饮食不规律是“祸首”》;
《大学生研究大学生:我们为什么熬夜》;
《熬夜伤害身体的前期症状有哪些》;
《两名45岁男子接连倒下,病因竟是脑梗死!杭州医生提醒》;
《凌晨三点,还有多少人在熬夜?》;
《连续熬夜加班3个月!深圳31岁男子查出脑梗!医生提醒》;
《国人熬夜现状洞察与熬夜肌科学护理白皮书》;
《每一次熬夜,都在消耗它的“寿命”!》;
《脑梗与长期熬夜有关系吗》;
《33岁通宵打游戏突发脑梗!医生疾呼:中风盯上年轻人》。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