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频繁夜醒怎么办?妈妈这样做,孩子"睡渣"变"睡神"
大家好,我是陈老师。
听说过"睡眠恐惧症"吗?不是孩子害怕睡眠,而是家长一想到要哄孩子睡觉就开始紧张。你是不是也曾经抱着宝宝来回走了一小时,好不容易哄睡了,结果刚放下就哭醒了?或者夜里一个小时醒一次,天天被折腾得人困马乏?
有位妈妈跟我哭诉:"陈老师,我怀孕时候天天想着生完孩子可以好好睡个觉,结果现在想睡个完整觉比登天还难!孩子一到晚上就像打了鸡血似的,我抱着都能哄一个多小时,好不容易睡着了,放到床上就醒,夜里还要醒好几次,我真的快崩溃了..."
看着这位妈妈眼下的青黑色,我深有同感。作为过来人,我非常理解这种睡眠缺失带来的痛苦。但我想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睡神宝宝"其实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不是神话!
那么,如何让"睡渣"宝宝变成"睡神"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先要走出这些误区
很多宝宝睡不好,其实是我们家长的认知出了问题。看看你有没有掉进这些"坑":
依赖伴睡条件:宝宝习惯了在妈妈怀里入睡,或者含着奶头睡,这就是没学会自主入睡。晚上睡眠周期转换时,宝宝就会醒来,需要同样的条件才能再次入睡。
一位宝妈跟我说:"我儿子只有抱着摇晃才能睡,放下就醒,一晚上能醒七八次,我感觉自己像个永动机..."
日夜节律混乱:很多宝宝白天睡太多,晚上就精神百倍。记住,白天也要给宝宝安排适当的清醒活动时间,跟宝宝说说话,做做小运动,有助于建立正常的生物钟。
睡眠环境不合适:安静、凉爽、黑暗的环境是宝宝睡眠的好朋友。有些家长担心宝宝晚上不好观察,把灯开得亮亮的,结果宝宝睡不安稳。适宜的温度在20-26度,湿度60%左右。很多宝宝半夜哭闹可能就是太热了!
误判睡眠信号:宝宝打哈欠、揉眼睛、眼神恍惚、反应迟钝、晃头抓头发时,可能已经困了,要抓紧时间安排睡眠,否则会因为过度疲劳而哭闹难安。
睡前玩太嗨:宝宝睡前激烈活动,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想快速入睡几乎不可能。尽量避免在睡前2-3小时内剧烈运动。
夜间频繁查看:宝宝睡梦中翻身、微笑等动作,并不一定是要醒,可能还在睡眠中。别急着去喂奶换尿布,多观察一下,宝宝往往能自己再次入睡。
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步骤
要培养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我们可以这样做:
建立固定的睡前程序
固定的睡前程序能帮助宝宝平静下来,形成与睡眠相关的条件反射。比如洗漱、轻声读故事、唱摇篮曲等,让宝宝形成"做完这些事后,该睡觉了"的意识。
记得跟宝宝说:"我们要睡觉了,洗好脸我们一起去睡觉。"而不是问:"宝宝我们要睡觉了,好不好?"前者是明确指令,后者给了宝宝拒绝的机会。
让宝宝学会自主入睡
宝宝迷迷糊糊但还没睡着时,就把他放在床上。如果哭闹,可以轻拍安抚,但尽量避免抱起来或者喂奶哄睡。如果宝宝一放下就大哭,可以短暂安抚后再次尝试放下。
一开始可能会很艰难,但坚持下去,宝宝会逐渐适应。记住,这个过程需要2-3周的坚持,父母的耐心和一致性非常重要。
适当调整喂养时间
在晚上入睡前提前半小时到1小时完成喂奶,避免宝宝养成吃奶入睡的习惯。入睡时宝宝既不应该太饿也不应该太饱,两者都会影响睡眠质量。
我看过一个案例,一位妈妈的宝宝每次必须吃奶才能入睡,半夜醒来也得喂,结果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后来我建议她逐渐调整喂奶时间,先喂完再进行睡前程序,经过两周的坚持,宝宝终于能自己入睡了。
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
睡眠环境真的很重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线和噪音水平都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
有个小男孩晚上总是醒,家长怎么哄都没用。后来发现原来是家里温度太高了,宝宝热得睡不安稳。调低一点室温或者盖薄一点后,情况明显改善。
使用安抚物
对于特别难哄的宝宝,可以适当使用安抚物,比如柔软的玩偶、小毯子或安抚巾等。最好选择宝宝夜间醒来能自己找到的物件,这样宝宝就不需要大人帮忙了。
白天的活动也很关键
很多家长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