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是以睡眠量的异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这样描述睡眠障碍:“在许多情况下,睡眠障碍是另一种精神或躯体障碍的症状之一。即使某种睡眠障碍在临床表现似乎是独立的,仍有许多精神和(或)躯体因素可能与其发生有关。一种睡眠障碍在某一特定的个体身上的表现究竟是一种独立的情况还是仅仅作为其他障碍的一种症状,应根据其临床相、病程、治疗理由及求医时的主次而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27%的人口有睡眠问题。而《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报告指出,目前中国有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有哪些表现?
1、睡眠量减少
多见于失眠障碍,失眠症的表现形式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自觉多梦、睡后频繁觉醒、醒后不易再睡、早醒;或虽入睡但缺乏睡眠感;或晨起后感到不适或疲乏,不能使人精神振作或恢复精力,白天嗜睡等情况。
2、睡眠量增多
多见于嗜睡障碍。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睡病(日间过度思睡伴猝倒)和(或)特发性睡眠增多(日间过度思睡但不伴猝倒)。
3、睡眠期出现异常行为
多见于异态睡眠。主要表现为睡行症、睡惊症、睡眠期行为障碍、梦魇。
4、睡眠觉醒节律改变
多见于睡眠-觉醒节律障碍。主要表现为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或睡眠-觉醒时相提前障碍。
睡眠障碍有哪些危害?
睡眠障碍患者对睡眠的恐惧和过分担心常常引起焦虑不安情绪,严重者可发展为一种没有具体对象和具体内容的焦虑情绪。此外,睡眠障碍患者长期睡眠不佳,导致白天精力不济、情绪低落,严重者可引起抑郁情绪。
失眠症患者可能出现全身不适、疲乏无力等躯体不适症状以及焦虑、抑郁情绪。嗜睡障碍患者还可能出现入睡瘫痪和入睡幻觉等症状。
睡眠障碍如何治疗?
需针对病因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两大类。患者经常优选非药物治疗方法,部分患者还优先试验一些自主策略,但较多患者需要同时药物治疗。综合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案。
一、患者应培养正确的睡眠习惯,尽量不在睡前喝浓茶、刺激性饮料,避免白天打盹或午睡,不做剧烈的体育锻炼和高强度的脑力活动。
二、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合理控制总热量和分配餐次。避免多食辛辣、油炸、膨化的食物。清淡饮食即可。在晚上进食需适量,以免引起胃部不适感,进而影响患者睡眠。
三、生活有规律,作息时间相对稳定,睡前30分钟保持放松。保持放松的心情,对症状的消除或疾病的恢复,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睡眠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情绪,家人应细心、耐心安慰,消除其紧张情绪,使患者配合医生治疗。医生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睡眠障碍如何预防?
平时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按时吃饭,按时睡觉。每周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慢跑、游泳。白天避免午睡。睡前尽量不饮用浓茶或刺激性饮料。保持轻松的心情,避免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