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21日?周六
今天是3月21日世界睡眠日,
整个一周,我们都在聊好好睡觉这件事,睡眠是一件放松的事情,但很多时候,聊起睡觉并不让妈妈轻松——
比如对于孩子几点上床睡觉,十个妈妈得有九个有这样的脑回路,请细品——
8点入睡,天使降临
9点入睡,美到冒泡
10点入睡,不能忍了
11点入睡,开始暴躁
12点入睡,我觉得人生完了,我就是那个失败的妈妈。小朋友对睡觉的理解更轻松吗?来看一个我们的宝贝采访:呃……宝贝们希望到了晚上,你们还是这么喜欢睡觉……不过依然有诚实的宝贝说:我不爱睡觉。不管对于大人还是孩子,“9点睡觉”是美好的理想,也是一项考验。
朋友lily说,自己每天7点多到家,吃完饭已经8点了。跟孩子洗澡、讲故事、玩一会儿,一晃1个小时就过去了,很多时候孩子睡着已经9点半快10点了,真的做不到“9点睡”。
但不是“9点睡”就不健康吗?孩子睡好觉的核心标准是什么?我们请来了儿科医生欧茜,一起聊聊,对于孩子睡觉,妈妈纠结的那些事儿。
1早睡比晚睡更健康?
孩子睡觉,妈妈最纠结的是几点上床?晚睡对孩子到底有没有伤害?早睡就一定比晚睡更健康吗?答案是:不一定。
“早睡”或“晚睡”,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时间规定。因为每个宝宝都有个体差异,每个家庭的生活作息更是各有各的不同。
妈妈们与其按照睡眠书上的建议焦虑地执行,一定要8:30上床9:00睡着,逼着孩子闭上眼睛、不许说话、不能乱动、不能讲故事,不如去了解你的孩子,准确掌握他的困倦信号,接受他的独特性。
不管孩子8点钟睡觉、9点钟睡觉,还是10点睡觉,保证孩子每天的睡眠是大致规律的,而不是今天8点睡,明天12点睡,孩子的睡眠就不容易出问题。
疫情期间,很多孩子户外活动减少,入睡时间往往就容易延后。如果期望还是保持之前的作息规律的话,可以安排一些适合室内的亲子活动,帮孩子“放放电”。29点睡着才长得高?
有一种说法“生长激素分泌高峰在晚上22点到凌晨1点出现”,孩子想长得高,必须赶上这波高峰期,也就是说必须在9点睡着才行。
这个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妈妈们看到了还容易恐慌。
事实上,激素分泌并不会看表,脑垂体也不会天天算:“到晚上22点了,我要开始分泌激素了”。
和生长激素分泌关系更密切的是睡眠的深度。研究显示,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出现在入睡后45~90分钟,与深度睡眠的时间基本一致。也就是说,保证孩子能睡眠规律并睡得踏实,孩子的生长激素就会正常分泌,不用担心影响身高的问题。
3孩子睡眠最核心的是什么?
每个人的生物钟不一样,所以重要的不是必须几点睡,而是保持稳定、规律的作息时间,不要忽早忽晚。睡眠最核心的就是几个点:充足、规律、质量好。做到这几点,早1个小时,晚1个小时,都不会有问题,关键是要配合家庭的生活节奏,一家人的生活节奏合拍才最好。例如,像上面的例子,爸爸妈妈上班回家晚,回到家之后因为安排1小时的高质量亲子活动而睡得晚一点,当然比早早逼孩子上床要更可取。
虽然小朋友很难跟我们用语言解释自己困不困,但孩子也是“高级生物”,是天生知饥饱冷暖的,也同样天生知道自己该睡多少。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孩子清醒时的精神状态来判断孩子睡眠好不好。如果孩子心情大多数时候都愉悦,白天活力充沛,很少有昏昏欲睡的情况,那就不用担心孩子没睡够。
4每个孩子需要的睡眠时间是不同的?
是这样。
每个孩子需要多少睡眠保持最好的状态是不同的,在试图让孩子睡好觉、多睡觉时,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而不是跟你邻居家的孩子或者他的同学比。
年,美国睡眠基金会在他们成立25周年之际,发布了他们历时两年多的研究结果,这也是现在被引用最多的一个睡眠时间指南。
下面这个图片中深蓝色的区间是推荐的睡眠时长,浅蓝的区间是可能合适的睡眠时长。0~3个月推荐为14~17小时,但11~19个小时都可能是正常的。4~11个月推荐的睡眠时间为12~15小时(10~18小时可能都是正常的),1~2岁,11~14小时(9~16小时),3~5岁,10~13小时(8~14小时),6~13岁,9~11小时(7~12小时),14~17岁,8~10小时(7~11小时),18~25岁的青年,7~9小时(6~11小时),26~64岁的成年人,7~9小时(6~10小时),65岁以上的老人7~8小时(5~9小时)。可以看出,3~5岁这个年龄段,适宜的睡眠时间最少是8小时,最长14小时,整整差了6个小时。
5孩子睡不好,更多的原因是?
课业压力:课业压力是影响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周一到周四晚上23点,仍有8.64%的学生在忙作业。
睡前接触3C产品(玩手机、玩电脑等):有研究显示睡前会接触3C产品的儿童中,睡眠质量差的孩子有41.9%,睡眠质量优的孩子仅有7.4%。这是因为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可抑制褪黑激素,导致睡眠障碍。
家长未能做好表率:睡眠差的孩子家长有67%左右经常当着孩子面玩手机或电脑,睡眠状况优的孩子家长这一比例仅36%。
除此之外,如鼻炎、腺样体肥大、过敏等因素,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
以上数据来自于《中国青少年睡眠指数白皮书》。6怎么让孩子拥有更好的睡眠?
每天有一套固定的入睡仪式
入睡仪式必须在孩子躺到床上以前举行。比如洗个澡、刷刷牙、读20分钟绘本,通过这些舒缓的活动帮助孩子平静心情,顺利进入睡眠状态。
中午不困也要休息一会儿
对于3~5岁以下的幼儿,过度疲惫晚上会更难入眠,午间最好睡一会儿,保证充足睡眠。孩子白天睡得很多,晚上也一样睡得不错;而不愿午睡的孩子,可以让他玩会儿安静的游戏,有时玩着玩着就睡着了,即使没有睡,至少也能休息一会儿。
每天1~2小时运动放电
运动是最好的睡眠大师,白天户外运动有助于褪黑素的分泌,每天让孩子运动1~2个小时,可以疯跑、追逐、打闹,可以踢球、搏击甚至枕头大战,你根本不用担心他晚上睡不好觉。
提前3小时进入睡觉节奏
很多父母以为孩子玩累了,自然就会乖乖睡觉,还省去不少哄睡的精力。事实上,孩子玩太累反而不容易入眠;最好提前3小时进入睡觉节奏,不要安排兴奋的活动,这样孩子入睡更快。
冷一点的环境孩子更易入睡
天气越来越暖,该给孩子换薄一点的被子了。冷一点的环境和稍低的体温会让孩子情绪稳定,更冷静,这样的状态更有助于进入睡眠。盖被太厚不易入睡,还容易踢被着凉。
聊聊天就睡着了
躺在床上,关上灯,给孩子放松一下精神,有助于帮孩子进入梦乡,比如你可以引导孩子——亲爱的宝贝,你躺在你的小床上,我们现在是在北京海淀区某街某个小区,某个房间里面;闭上眼,想象我们飞起来,看着我们的房子,我们家这个小区;再飞高一点,看看海淀区的全貌;再高一点,看看整个北京城;再高一些,看看公鸡形状的中国;再高一些,看看好大好大的亚洲;然后,我们站在水汪汪的蓝色的地球上;然后,看见我们身边是月亮;然后,我们数着水星、木星这九大行星;我们身处于太阳系;我们身处于银河系;你还看得见那个小床上的你吗?可以用慢一点的节奏和语气,加入必要的停顿。语言的引导让孩子像是漂浮在云端,很快就会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