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明明困得不行,眼睛都要睁不开了,可等到躺在床上,就开始胡思乱想,停不下来。”
“白天一切正常,但一到睡觉时,就开始心跳加快、手心冒汗……”
说中了?那你再看看这些描述,是不是符合得更多。
躺在床上准备睡觉时,会出现这些情况:
总是会回顾或思考当天的事
经常有沮丧或焦虑的想法
担心睡眠以外的问题
无法停止自己的思绪
容易被环境中的声音干扰
上面这些症状都是出自评估人们睡眠质量的量表。
当在睡前杂念过多,出现身体不适的表现时,我们的睡眠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其中任何一种反应,都会让人想睡觉却又睡不着,最终晚上频繁失眠、白天总是犯困。
如果失眠的困扰也同样影响着你,别担心,今天的文章就来说说如何提高睡眠质量,快速、安心地入睡。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当前27%的人存在着睡眠问题。而在中国,成年人和学生群体中,有七成的人群睡眠时间不达标。
以下是从《中国睡眠指数》中截取的一些数据:
先普及一下有关睡眠的一些基本知识:
昼夜节律与生物钟:
◆20:00--22:00夜修期--此为晚上活动的巅峰时段,建议您善用此时段进行商议,进修等需要思虑周密的活动。
◆23:00--24:00夜眠期--经过整日忙碌,此时应该放松心情进入梦乡。千万别让身体过度负荷,那可得不偿失哦!
◆00:00--01:00浅眠期:多梦而敏感,身体不适者易在此时痛醒。
◆01:00--02:00排*期:此时肝脏为排除*素而活动旺盛,应让身体进入睡眠状态,让肝脏得以完成代谢废物的作用。
◆03:00--04:00休眠期--重症病人最易发病的时刻,常有患病者在此时死亡,熬夜最好勿超过这个时间。
睡多长才好:
各年龄最佳睡眠时间,如下:新生儿20小时,婴儿14-15小时,学前儿童12小时,小学生10小时,中学生9小时,大学生8小时,成人8小时,老人6-7小时。
要强调的是:睡眠太长和太短都不好,以7至8个小时为宜!
心理学家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人们每天晚上在床上的睡觉时间过长,其效果如同睡觉时间过少一样,可引起许多睡眠问题。例如,每天晚上睡眠时间超过8小时和少于7小时的人,都抱怨自己睡眠有问题。相信有不少人有这样的体会:睡一次懒觉,睡得昏昏沉沉不想起来,越睡越昏,最后一天都在昏昏沉沉中度过,到了晚上又睡不着了!
该如何摆脱失眠和焦虑的影响?
01、不要压抑自己的思维
一趟到床上就开始焦虑,胡思乱想,有时候越是让自己停下这种思维,反而越是清醒。
研究也发现当对焦虑和闯入性思维采取压抑策略时,入睡会变得更困难,睡眠质量也会降低,原本很容易睡着的人也很难睡着了。
所以,当睡前有焦虑感时,要接纳闯入性思维,不要与之对抗。
02、少在床上看手机
如果你既容易在睡前思维活跃,又喜欢躺在床上刷手机,那么要注意减少这种行为。
无论是看电影、看小说,还是打游戏,都会让人们在睡前兴奋起来。
研究表明,睡前玩手机频率较高的人群,更容易伴有较差的睡眠质量、更高的疲劳以及更多的失眠症状。
一般来说,当你不把睡眠问题当做问题,放下“我一定要立刻马上睡着”的执念,就会渐渐变得能够轻松自然地入睡。
白天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不要忘了休息,适当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样才能留下足够的心理资源,在夜晚该睡觉时按时睡觉。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