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一名出生刚满1个月的新洲男婴宣告抢救无效。医院急救科副主任医师蔡小芳从抢救室里走出来,难过地对守在门口的刘*(化名)夫妇说:“对不起,我们尽力了。”刘*夫妇顿时瘫倒在地,嚎啕大哭起来:“我们还没来得及给孩子起名字……”
蔡小芳痛心地说,这已是该院今年第二例因捂热综合征夭折的孩子,当下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希望不要再有悲剧发生。
目前,正处“被捂综合征”高发期,家长请警惕!“婴儿捂热综合征”又称闷热综合征、捂被综合征等。该病主要因为给宝宝过度保暖或捂闷过久而引起,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未满月的新生儿尤其多见,一般都发生在寒冷季节。
父母们因为害怕宝宝着凉,往往会给他们覆盖或包裹厚重的衣物,但是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中枢神经调节功能差、体表汗腺功能不成熟又没有能力挣脱。
宝宝正确的穿衣标准:孩子穿衣件数和大人一致或者比大人少一件。
判断孩子冷暖需求的几个误区误区一:靠手温判断冷不冷摸手的冷暖,判断孩子穿的衣服是否合适,是很多家长惯用的做法。这在冬天并不适合。因为手是长期暴露在外的,自然容易冷,穿再多的衣服,小手也可能是冰凉的。误区二:室内空调温度过高有些家长用空调将室温调到30℃左右,而室外温度往往只有几度。如此巨大温差下,孩子进出室内外,很容易生病。需注意定时通风。误区三:捂汗能退烧冬季孩子容易发烧,有的家长认为发烧后多穿点,只要捂出汗来就能退烧。其实这种方法有害无益,极易造成“捂热综合征”,还可能导致高热惊厥。正确的方法是将孩子衣扣稍微解开,以便充分散热,同时做到手脚保暖。宝宝发烧,如何才是正确的退烧方法呢?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睡冰枕: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使用退烧药:
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