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平时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尤其是晚餐过饱,无形中增加了胃的负担,致使脘腹胀满难受而影响睡眠;
二是患有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结肠炎等病的患者,多数都有食欲不振、胃脘胀满不适、嗳气、烧心、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影响睡眠质量。而失眠症也会加重胃肠功能发生紊乱,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由此可见,胃不和与失眠两者“互为因果”。
睡眠时间
《内经》指出,春夏季宜晚卧早起,秋季宜早卧早起,冬季宜早卧晚起,以与四时生长收藏之气相应。《类修要诀·养生要诀》说:“春夏宜早起,秋冬任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对就寝和起床时间做了大概规定,除随季节外,一般在日出前起床,不宜太晚。在我国最适宜的睡眠时间是晚上九点至十点,不要超过十一点钟,早晨五至六点钟起床为好。这与古人主张日出前起床认识是一致的。一般认为,女性比男性嗜睡,年龄越小,睡眠次数和时间越多,如新生儿每天可睡眠20-22小时,一般成人每天需睡眠8小时左右。
而生活中,有的成人每天睡5-6小时就够了,有的人每天睡9-14小时才够。过去认为,老年人只需睡4-5小时;近年来认为,老年人必需有足够的睡眠时间;60-70岁平均每天需睡9小时左右;而70-90岁平均每天要睡10小时左右;但在现实生活中,既有只睡4、5小时的长寿老人,又有每天睡10小时以上的老寿星。
由此看来,睡眠的质(深沉香甜)要比量(足够时间)更为重要。科学的睡眠时间,应以醒后周身感到舒适轻松,疲劳感消失,头脑清晰,精力充沛,能很好地适应正的学习、工作和劳动为标准。
睡眠不足于身体有害,那么睡多了好不好?
睡得多如同吃太饱一样,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因为过多的睡眠会使大脑睡眠中枢负担过重,使大脑昏昏沉沉,影响其兴奋水平。我们可能有这样的体验,午睡半小时至一小时,醒来感到舒适、有精力,如果睡上二至三个小时,则会感到浑身无力,精神不振。
因此,睡眠必须保持适度。
睡好子午觉
午睡在养生学上称为“子午觉”(夜间23点至1点为子时,中午11点到13点为午时)。子时是胆经当令,是阴气最盛,阳气衰弱之时,“阳气尽则卧”,这个时刻的休息睡眠效果最好,睡眠质量也最高。
经常熬夜的人,由于错过了最佳的睡眠时间,就会出现皮肤粗糙、黑斑、面色发*等健康问题。
午时是心经当令,此时的阳气最盛,阴气最弱。从早上起床之后,体内阳气一直处于旺盛的上升阶段,气血处于相对活跃的状态,到中午11点,也就是午时,阳气到达顶峰转而往下走,而阴气初生,阴阳相交,再加上一上午的活动劳作,人就会有一种困倦之意,这其实是身体在提醒我们,此时应该适当休息,以培养初生的阴气,保证阴阳的正常交替,维护阴阳的相对平衡,故“阴气尽则寐”,所以午时是补充睡眠,增强精力的关键点。
不过,阳气盛时不可睡得时间过长,午休应以“小憩”为主,否则可能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影响晚上的睡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