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刚刚成为妈妈的女性来说,哄孩子睡觉成为她们每天最煎熬的时刻,不管是咨询身边的朋友,还是询问长辈,甚至上网查阅资料,可是轮到自己哄宝宝入睡的时候,却发现学到的知识一点用也没有。
对于哄宝宝入睡的事情,不管宝妈还是宝爸都需要认识到,哄睡的程序虽然有固定的成分,但是父母们却要学会观察到孩子的情绪。
其实,父母们可以冷静下来想一下,哄宝宝入睡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怕宝宝睡得太晚影响发育,还是想哄宝宝睡觉然后自己可以轻松一下。
其实,很多父母哄宝宝入睡都是十分自私的,本来以前是二人世界,现在多了一个宝宝,很限制生活节奏,所以导致,许多父母在哄宝宝入睡时过于机械化,而且也不会太走心。
从这点上也可以看出,父母之所以认为哄宝宝睡觉太难了,是因为根本没有考虑到睡觉对于宝宝真实的含义。
为什么宝宝迟迟不睡觉
父母们应该可以感觉到,婴幼儿时期的宝宝,对父母的依赖是无时无刻的,一旦认为自己最亲近最信任的人没在身边,可能会用哭闹来进行自我保护,而对于宝宝来说,睡觉时和父母分别时间最长的一件事情。
我们换个角度进行思考,也就是宝宝不愿意睡觉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对父母不舍得,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宝宝明明在关灯的时候并不害怕,但是父母一离开自己别产生了害怕的情绪。
但是,父母们却总会忽略这件事情,总是认为宝宝迟迟不睡觉,入睡困难是因为不听话,其实更多的是不想分离。
婴幼儿时期的宝宝是非常敏感的,而且他们还会感受到父母离开自己和在哄自己睡觉时的态度。
科学发现
美国宾州的某个大学里,曾有一个教授专门针对宝宝进行了一项研究。
教授把父母和宝宝分为两组
第一组宝宝不配合睡觉时:父母会平静的进行回应“没关系,妈妈在身边”。第二组宝宝不配合睡觉时:按照大多数父母哄宝宝睡觉的流程进行,而且自己经常会露出一种不耐烦的情绪。结果:最终我们可以发现,第一组的妈妈要哄宝宝睡觉时,花费的时间更短,而第二组的宝宝却迟迟不入睡。
从这个研究中发现,任何哄宝宝入睡的技巧和方法,都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而最关键的是父母让孩子的心情变得平静。
较为有效的哄宝宝入睡的方式
1)让宝宝参与到睡觉的过程中来
父母哄睡觉的过程,只不过是一种仪式感而已,并不用非得按照书本上讲的去做,应该根据宝宝的实际状态而定。
父母可以准备一个表格,然后记录宝宝睡觉的过程,看到按照他们的行为进行分类,然后再宝宝以后睡觉时,每次完成一项便在表格上面打上对号。
2)保证宝宝的睡眠环境
要知道,睡眠环境对于一个人睡觉时非常重要的,对于宝宝来说也是一样的。
在宝宝睡觉前的半小时之内,不要让他们做一些过激的举动,应该在一个安静的环境内进行休息。
当屋内的光线变为黑暗,周围的声音也停止时,宝宝睡觉的冲动就会被唤醒。
3)白天让宝宝的身体得到充分的释放
父母要知道为什么一天中要分为白天和晚上,白天是让为了让人们身体得到足够的释放,而夜晚是让人身体得到休息。
当然这个对于宝宝来说也是一样的,如果白天让宝宝休息过多,那么晚上自然就难按时睡觉,因此,父母应该让宝宝在白天时,身体得到充分释放。
4)父母应该理解宝宝
正如上面说到,宝宝睡前的烦躁和抵抗,其实是由于父母所造成的。
父母在哄宝宝入睡时,应该像上班一样全心全意的去哄,不应该心不在焉,给人一种敷衍的感觉。
而且,父母也应该要理解宝宝,就像大人也没有办法准时睡觉一样,父母也应该因宝宝的情况,而适当的调整睡觉时间。
哄宝宝睡觉的科学建议
■不要等宝宝睡着后,在给他们放回床上
相信,许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抱着宝宝睡觉或者在沙发上哄宝宝睡觉,但是给他们抱回床上时,宝宝会突然的惊醒,然后哭闹,这都会影响到宝宝睡眠质量的。
对于宝宝这种反应,父母应该是可以理解的,父母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当你在温暖的环境睡觉时,突然变成了一个冰冷的地方,你们是不是也会惊醒呢?
为了发生这种情况,父母应该在宝宝迷迷糊糊的时候,就把他放到床上,这样他不仅可以感受到周围的环境,而且也可以很快的适应。
金姆维斯特曾发表过判断标准:如果用1~10来代表宝宝的清醒程度,那么应该在7或8分时,把宝宝放回到床上。
■不要用固定的玩具或者事物,让宝宝对睡眠产生联想
相信父母对于“睡眠产生联想”这个词是可以理解的,就是当孩子看到某个玩具或者布娃娃时,就会产生睡觉的想法。
这种做法其实有很大的弊端,如果让宝宝对于某种物品产生依赖时,那么很容易离不开这件物品。
也就是说,如果家长用某种玩具或者物品让宝宝产生了依赖,那么以后睡觉时可能都离不开这个物品,如果离开了宝宝就睡不着了。
结尾
对于照顾宝宝这件事来说,父母应该学会灵活和变通,不应该只依赖书本和网络上的说法进行。
要知道,世界上每个宝宝都是不同的,而书中所写的只能是大部分宝宝的大部分举动,并不代表时候你的宝宝。
如果,父母一味按照书本中所写所讲的事情去养育和教育孩子,孩子是不会达到你们满意的程度的。
书本只是用来参考的,对于养孩子这件事,父母要学习整理一套适合自己家孩子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