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睡眠危机#
央广网北京3月21日消息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有数据显示,年近3亿中国人睡眠质量差,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9成小学生睡眠时长未达标。生物钟紊乱,睡眠质量大打折扣。成年人失眠增多,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也让人担忧。
造成睡眠质量问题的第一要素就是情绪问题。有专家表明,情绪问题和睡眠障碍是一对“难兄难弟”,因果关系可以互换,有的人是长期有睡眠障碍导致的情绪问题,而有的人则是因情绪疾病表现出有睡眠障碍的症状。
不管是情绪问题还是睡眠问题,大多又是由心态、压力等心理因素慢慢加重的。你以为你已经忽视掉它,又或者已经解决了它,但它就是能够生生不息,不知不觉间就影响你生活的每个细节。所以,当心里有疙瘩时,及时化解才好;即使不能在当下就解决,说明他或许不止需要你的努力就可以平息,还要时间的介入,至于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并不会完全在我们的控制范围内,所以不要因为结果太慢显现就压迫自己。想想一些在乎的人事物、那些在乎我们的人,要相信即使这个世界真的已如你认为般的灰暗,还是会有人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光亮。你已是别人努力的方向,又何妨让别人成为你勇气的源泉。
这不仅是一份鸡汤,每个人都有灰暗时刻,在这个瞬间能够让我们最大限度地产生求生欲、勇气、斗志的,就是属于我们的良药。这份良药别人没有,只有你是医你的药。
#健康与睡眠#
第二个要素就是生活习惯。一只手机走天下的时代,要我们放下手机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有很多行业由此衍生,比如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别人赚流量,我们刷刷刷,越看越兴奋,睡觉都不用。我们也总是自我欺骗:再看一分钟,明天一定不看小视频,这些我们都清楚,都是骗*的。要做的话,根本不用说服自己,更不必跟自己讨价还价。
对于睡眠而言,伴随着白天、黑夜的交替,人体内一种自然生成的激素褪黑激素会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褪黑素的分泌受到光线的影响,白天很亮的时候会抑制它的分泌,天黑的时候会开始分泌,促进人睡眠。黑夜中的人造光亮显然打破了这一自然规律,影响了人的睡眠。虽然任何一种光都能抑制褪黑色素的分泌,但这其中的蓝光影响尤其大。
科技进步在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灯,现在使用很普遍的LED灯,虽然比以前的白炽灯更节能,但也产生了更多的蓝光。连同近十年来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就蓝光问题,今天的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保护自己免受过量蓝光,不仅能有助于睡眠,还可能在减缓衰老,保护大脑神经等方面有一定益处。力所能及地采取措施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首先就是减少使用电子屏幕时间。这样既可以缓解视力疲劳,也能减少来自人工蓝光的危害。特别是晚上的时候,临睡觉前的两三个小时,应逐步减少使用手机、电脑等,更不宜关了灯之后继续躺在床上玩手机。生活中,总是有一些人会以睡不着又无聊为由躺在床上玩手机,其实,越玩只会越睡不着。
还要充分利用阳光。白天的时候将自己暴露在阳光下,有助于维持健康的昼夜节律,既有利于白天时保持清醒,也有助于晚上睡觉。早睡早起,作息规律,是一条很有用的健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