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80年代,
沃克还只是一个小孩子。
那是,他和家人一起去希腊度假。
漫步在大城市的街道中,
他发现了一些很不一样的地方。
在每家店铺前,都会挂着一个牌子,
上面写着:“上午8点~下午1点营业,
下午1点~下午5点关门,
下午5点~晚上9点营业。”
为什么下午会关门呢?
答案是:要睡午觉。
人类的睡眠很可能天生就是双相的,
也就是晚上睡一个大觉,午后睡一个小觉。
如果去拜访那些当代的原始部落,
你会发现这是一种自然的存在。
肯尼亚北部的加布拉人(Gabra)和
喀拉哈里沙漠的桑人(San),
他们的睡眠方式都是这样的:
在晚上睡比较长的时间——在床上躺7~8小时,
大概能达到7小时的睡眠;
而在下午则会睡上30-60分钟。
另一些部落会根据当地的季节,
来调整自己的睡眠模式。
比如,坦桑尼亚北部的哈扎人(Hadza),
他们在炎热的夏季通常会有30~40分钟的午睡;
但到了较冷的冬季,他们则不再午睡,
转为在夜间睡上更长的一觉。
选择双相的睡眠并不是文化因素,
而是人类的生理本能。
所有的人类,无论地区和文化,
都容易在午后陷入困倦状态。
看看那些午后的会议,
人们是不是一个个都没精打采的?
有人说,美国人不需要午睡,也能精力满满。
但数据揭示了一切:
在美国,
仅仅是把财报会议从早上8点改到下午3点,
就能让公司的股票年收益下降1.5%。
所以,在午后生理节律的低点,
人们最需要的可能就是打个小盹。
然而,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下,
许多人无视了午睡的传统。
这种背离可能是有代价的。
探索睡眠对生命的意义下期探索:背离本能的双相睡眠,可能会缩短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