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广东的一位两岁孩子妈妈的育儿解惑。
问:我家小宝一岁一个月,睡觉容易醒,夜里要醒三四次,身高体重都不达标准,偏瘦小我也有给做安神的手法,也是时好时坏,这个怎么回事呢?
出生地:广东
性别:男
年龄:1岁1个月
出生情况:顺产、出生体重为5.6斤,身长为50cm
喂养方式:母乳+辅食(粥、面都有添加)
主诉情况:
身高:74cm
体重:18斤
睡眠情况:睡眠质量差,给奶后才得以缓解,不给就哭闹、白天也是容易反复醒来
大便情况:粪便成型、有时一天两三次,也是感觉一次拉不干净
饮食情况:难喂养、有时候一周喜欢吃,有时会不喜欢,(时多时少)平时饭量还是挺大的
面色:脸色偏*白
舌苔情况:大多时候以厚白为主
出生的情况已基本符合新生儿的标准,新生儿的出生标准值为体重达6斤,身长为50cm。且也符合先天足,古有“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脾胃”也就是说先天基本足。
那么问题的根源归结于后天的发育这一类,后天发育的表现通常临床上有:例如:矮小、低体重、(五迟五软等可归结为肾系的疾病)。
《小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认为:小儿疾病“大抵半胎*,半伤食也”那么小儿的病因多单纯,不外乎外感和内伤2种。
关于妈妈提到孩子的饮食情况,出现孩子难喂养,时多时少,归结于脾胃受损,引起脾胃受损的原因,通常多有受寒或积滞等。
1、感邪后会出现脾失运化(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水湿,一旦脾失健运,水谷和水湿代谢将受到影响)
2、气血生成不足(有贫血、发育迟缓、消瘦等表现)文章中孩子脸色有偏*白的描述。
3、自身运化功能失调:出现胃肠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呃逆等。
4、肢体失养:例如孩子有消瘦表现等。(脾在体合肌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其色*,应土)
分析主诉:难喂养、时多时少多考虑为脾失健运、自身运化功能失调。
调理情况推拿法则: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补脾经、清胃、清大肠、捏挤板门、掐揉四横纹、揉肚脐并天枢、抱肚法、捏脊。
关于主诉孩子夜晚难以平和的入睡,包括白天的情况也多发生,分析如下:
1、幼儿可能没有建立正常的昼夜规律,也就是没有养成白天是劳作,夜晚是需要就寝的作息规律。
处理方法:改变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增加白天的阳气活动量,提高阳气、不可在夜晚将阳气爆发出来,建议在户外活动、运动起来。
2、缺乏安全感,幼儿夜晚睡觉怕外界的一切因素,包括:风、电、声。
处理方法:安抚、亲吻、抚摸,小儿推拿方法有:囟门推拿四步法的操作,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建立节律规律。(轻柔的方式操作,时间根据孩子年龄3-8分钟之内)
3、影响夜啼的因素,传统中医认为夜啼的病位多发生在心肝位置,古有心位于胸中之说,藏身和主血脉。“心为神之舍”即“神舍于心”,心主神明功能正常,则小儿白天充满活力,夜晚睡眠安稳,思维语言不乱,意识清晰。那么孩子不能很好的入睡,则多考虑是心神不宁,正如“身在曹营心在汉”。白天该动不动却静,晚上该静不静却动。
4、传统中医认为夜啼的病因有以下4种:
心火(治宜清心除烦)
惊恐(治宜平肝定惊)
脾寒(治宜温脾散寒)
积食(治宜消食化积)
头面四大手法(共3-8分钟)
双点门(3-5分钟)
心肝通清(1-3分钟)
掐揉五指节与精威(1-2分钟)
腹部操作(摩、振、揉各1-3分钟)
擦涌泉穴(分别摩、揉、捣、搓擦,透热为度)
非常规操作包含(捏脊3-10遍,拿肚角2-5次,拿肩井1-2分钟)
1、适当减少白天睡眠时间,晚饭后可适当散步、游戏、嬉笑等。可试着改变作息规律,尤其是觉醒规律防止夜啼。
2、不宜养成怀抱婴儿睡觉的习惯,不宜通宵开灯,培养小儿良好的睡眠习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